坚持“底线”思维:银行业打好风险防范攻坚战

来源: 金融时报 周萃   

金评媒(http://www.jpm.cn)编者按: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跨越的关口。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被置于三大攻坚战之首,体现了“把防控风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的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

“会议将防范化解风险列为未来3年的三大任务之首,并明确"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足见高层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视程度之高,预计未来一个时期金融去杠杆进一步深化推进、金融强监管力度不减,一系列类似资管新规的监管新政还将陆续出台。”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认为。

银行业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绝对主导地位,因此,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银行业做好风险防控尤其至关重要。业内专家认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银行业尤需坚持“底线”思维,深入整治市场乱象,严格规范金融市场交易行为,回归本源,专注主业,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三个良性循环推动银行回归本源

防风险,关键在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既防“黑天鹅事件”,也防“灰犀牛”,紧紧围绕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

“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是新提法,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 “三个良性循环”,既抓住了防控金融风险的“牛鼻子”,又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对做好今后的防控金融风险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具体到银行业,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王有鑫认为,银行业要通过内部管控+业务转型来实现防控金融风险、承担社会责任、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

“一方面,加强全面风险管控体系的建设,做好合规管理,树立适度风险和稳健经营的发展理念,坚决做到不带"病"上阵。另一方面,加快业务转型,未来流动性持续收紧和严监管是大趋势,过去的粗放式经营模式不可持续,未来银行业要着力减少同业、通道和非标等业务,将表外业务纳入表内,避免资金在金融体系空转虚转,滋生金融泡沫。”王有鑫表示。

过去一年,银行信贷资金回归主业、支持实体经济效果明显。银行业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3.2%,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制造业、新兴战略性产业和薄弱领域、薄弱环节。作为防控金融风险的关键,业内专家指出,未来还是要以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推动金融资源来向实体经济倾斜。

“新时代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第一要务是牢牢把握风险底线,夯实资产质量,避免促发明斯基时刻,然后通过合规有序经营主动融入市场,"以变应变""随机应变",交叉使用各种融资便利、服务便利、理财便利,深耕实体经济,回归金融本源。”渤海银行北京分行副行长陈光伟认为。

促进房地产降杠杆

高杠杆是宏观金融脆弱性的总根源,在实体部门体现为过度负债,在金融领域体现为信用过快扩张。

2016年末,我国宏观杠杆率为247%,其中企业部门杠杆率达到165%,高于国际警戒线。业内专家认为,目前去杠杆过程中的结构性问题依旧显著,问题最大的是房地产。宏观去杠杆要想真正取得成效,必须做好房地产调控。控制银行信贷,是抬高房地产行业准入门槛的关键所在,对做好房地产宏观调控至关重要。

“"金融与房地产的良性循环",要求重塑金融与房地产之间的关系,金融不但要配合房地产调控,防范房地产泡沫引发金融风险,同时也要服务于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建立,以资金和服务创新支持廉租房建设和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

2017年年初以来,银监会以雷霆之势整治市场乱象,涉房贷款就属于信贷业务的严查重点。因向个人发放虚假按揭贷款、消费信贷资金挪用购房、个人住房按揭违反国家房地产信贷调控政策等原因,多家银行受到行政处罚。

做好房地产调控同时满足居民合理的购房和租房需求,业内人士认为,2018年应继续鼓励和要求银行业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同时继续采取措施减少资金空转,严查消费贷进入楼市、严格执行现行房贷政策,促进“脱实向虚”的资金进一步归位。利用自有资金嵌套通道向房地产企业提供融资、贷款资金回流支付土地出让价款、利用通道向“四证不全”房地产开发项目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等行为,应继续成为严查重点。

加速资管业务转型

随着金融市场发展,银行业务结构和风险特征出现新变化,同业、理财、委外等业务开始 “变形”,如多通道模式下套利链条被拉长、底层资产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理财业务多层嵌套等,推动泡沫在多个市场积聚,潜在风险和隐患正在积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促进“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业内专家认为,这就要求金融机构继续严格控制杠杆率、禁止过度期限错配、严禁监管套利等。

“从主要领域来看,预计银行表外业务、互联网金融、"僵尸企业"处置以及金融控股公司等将重点加强监管和治理。”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认为。

2017年以来,整治市场乱象,银监会打出了一整套监管“重拳”,先后出台“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十乱象”等多项监管措施,强化风险管控、完善监管链条、弥补监管短板。这套监管“组合拳”重点正是指向了当前经营中风险较大的领域——同业、委外等业务,以及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金融活动。

经过近一年的整治,市场乱象频发高发势头得到遏制。2018年,监管部门对银行业的“强监管”将持续推进,对同业业务和理财业务也将继续实行穿透式监管、严控投向、降低杠杆。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业内专家认为,银行业应逐步向交易型银行转变。目前监管政策导向是增加标准化资产的配比,未来随着交易所市场的逐步完善和发展,标准化资产投资将逐渐增加。

“建设交易型银行,就是不断做大做强金融市场交易类业务,强化资产流转,变持有资产为管理资产、交易资产,提高轻型化发展水平。”兴业银行(601166,股吧)行长陶以平表示。

(编辑:郑惠敏)

来源: 金融时报 周萃

天乐
蓝魅财经责任编辑 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关注者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扫码或搜索 "JPMMedia"
    关注金评媒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金融媒体 | www.jpm.cn 关于金评媒 加入我们 订阅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