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放招CBS促永续债流动 拓宽资本补充渠道

作者: 时代财经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在2020年4月21日开展了央行票据互换(CBS)操作,操作规模为50亿元,期限3个月,费率0.10%。央行表示,此举旨在提高银行永续债的市场流动性,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有资深金融业内人士在22日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指出,面对疫情冲击为国内经济带来的影响,CBS将可有效提高流动性支持。专家同时呼吁,国内银行业应当积极从被动负债向主动负债转型,拓宽银行资本充足补充渠道,例如:发展信贷转让市场、加大金融衍生品开发等。

业内人士:CBS操作相对少见

据悉,央行本次CBS操作面向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公开招标,中标机构包括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证券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换入债券既有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发行的永续债,也有农商行发行的永续债,体现了对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的支持。

“央行本次出手,大的方向就是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防止疫情对国内经济冲击过大的情况下,导致金融行业出现大的风险。”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22日向时代财经表示,“央行同时释放出明确的信号,即保持市场上资金流动宽裕、维护市场稳定。”

资深金融业内人士刘晓忠在22日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随着国内银行业的资产负债表不断扩张,对通常的融资手段满足不了目前的一级核心资本需求。”

刘晓忠指出,对国内银行业来说,目前常见的资本工具主要包括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IPO、定增、配股,补充其他一级资本工的优先股和永续债(含无固定期限债券),补充二级资本的二级资本债。“因为我国银行业的竞争能力、风险识别能力相对有待提高,因此相关部门对银行金融业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比巴塞尔协议III的要求还高。在目前情况下,银行业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发行等方式进行融资,已经无法满足资本充足率的需求,银行发行永续债是目前一条相对更为有效的途径。”

“此前CBS用的比较少,逆回购用得更多。”上述股份制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向时代财经表示,“虽然永续债有利息支付非递延、票面利率不含跳升机制、提前赎回需批准和减记条款等多重优点,但是因其流动性差使得投资起来并不便利。因此,人行采取CBS总体就是为了提高永续债流动性,不然,小银行发行的永续债市场上没人买啊!”

如何提高银行永续债的吸引力?

就此,刘晓忠指出,“和优先股相比,银行发行永续债的流动性差确实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这个品类的吸引力不够。本次人行通过CBS操作实际上是从三个方面提高银行永续债的吸引力,即:提高发行利率、增加市场流动性、增加定价透明度。”

银行亟待拓宽资本补充渠道

“前一天(20日)刚刚创纪录调整LPR,紧接着又使用CBS,其实这些都是监管层的政策对冲工具,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的一个表现,其主要用意还是应对全球疫情对银行业的冲击。”兴业银行的一位工作人员22日向时代财经表示,“银行业提高资本充足率大致分为外延和内延两种,发行永续债是外延的一种。对零售客户来说,一般不会对CBS、永续债有比较直接的理解,只是其投资的理财产品底层标的可能会涉及一些。”

上海迈柯荣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徐阳则指出,CBS并不能简单看作是量化政策,“首先,央行开展CBS操作是‘以券换券’,不涉及基础货币吞吐,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影响中性。虽然一级交易商可以将换入的央行票据作为抵押品,与其他市场机构开展交易或参与央行相关操作,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一级交易商换入央行票据就可以自动从央行获得资金,两者并不存在直接联系。其次,在CBS操作中,银行永续债的所有权不发生转移,仍在一级交易商表内,信用风险由一级交易商承担。”

刘晓忠表示,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银行业在应对新形势、新环境方面也应当与时俱进,“例如银行业从被动负债向主动负债转型,银行存款是一种被动负债,目前银行业普遍推出的大额存单就是主动负债的一个体现。另外,银行业还可以通过发展信贷转让市场、加大金融衍生品开发等途径,拓宽银行资本充足补充渠道。”

刘晓忠指出,目前金融市场上有不良资产转让交易,不妨进一步发展信贷转让市场,“这对存款的行业集中度、地域集中度、期限集中度做到优化配置,对单个银行的见地成本和风险溢价,有利于提高资本充足率。”

刘晓忠表示,如果发展信贷转让市场条件不成熟的话,还可以加大金融衍生品的开发力度,例如期限互换、本金交割等,通过金融工具的变化来释放银行业的风险。“受到疫情影响,银行业风险发生位移,市场对银行资本充足率也随着市场变化有新的要求,因此,近期管理层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可以有效释放银行业风险,避免受到疫情影响重新定价、估值带来负面影响。”刘晓忠补充说。


时代财经
时代财经从企业新闻出发,及时客观的报道企业的资本动态,人事变局以及模式解读,为企业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讯。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扫码或搜索 "JPMMedia"
    关注金评媒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金融媒体 | www.jpm.cn 关于金评媒 加入我们 订阅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