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保险代理人PPT惹争议 保险还是脚踏实地的好!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11月6日,一名平安保险代理人的一页自我介绍PPT在社交平台广为流传。由于这页PPT内容明显“不靠谱”,引发争议和质疑。甚至还有一些人发问:“保险代理人和保险值得信任吗?”

7e70-ihyxcrq3507426.jpg

事实上,1992年,代理人制度由友邦保险引入中国大陆地区,从此成为保险业多年高速发展的源动力之一。可以说,代理人制度和数以百万计的代理人为保险业发展打开了局面,长期撑起了保险业尤其是寿险业的一片天。

不过,也留下了并发症。首当其冲的自然是饱受诟病的代理人形象问题,销售诱导和擅自承诺给保险公司带来了理赔困难和更深层次的消费者信任危机问题,虽然几经整治,但这已困扰保险业多年。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2018年中国保险业人力资源报告》显示,从数据子维度看,从业人员规模指标140.5,较上年增长16.4,表明职工人数和营销员(含代理人)人数均有较大增长;从业人员素质指标94.9,较上年降低0.5,从业者整体技术职称取得无变化,学历水平略有降低;人力资源效能指标140.1,较上年增长8.6,人均保费、薪酬水平和人力成本控制均保持稳定发展;人力发展潜力指标103.1,较上年降低4.6,培训费用相对投入减少。

一位保险公司人士表示,代理人准入门槛低是历史遗留问题,人情牌和人海战术在表面上弱化了保险对专业性的高要求,但是后遗症早已开始发作。很多时候,保险业招人时并非最看重有多高的水平、素质,而是聚焦社会关系能带来多少客户。保险市场的发展还不够成熟,但已处在转型的拐点上,改变上述现状的共识正在逐步加强。

一位保险代理人表示,国内保险业起步晚,任何行业都会经历粗放式发展的阶段。发展初期人员准入门槛不高,一些保险代理人缺乏专业知识,讲不清保险条款,不能从客户角度出发,如果保险代理人不专业或不用心,就会打击客户配置保险的意愿。相信保险代理人和保险业的形象一定会逐步改善,专业度会成为客户挑选保险代理人的重要参考因素,高素质、高产能的保险代理人会成为主流。

普华永道发布的《中国保险中介行业发展趋势白皮书》显示,保险公司营销员的数量在2017年达到峰值之后,2018年稍稍回落到764万人。今年前三季度,平安人寿代理人同比下降12.1%,人均个险新保单件数1.39件/月,同比增长9.4%。

对于前述PPT,平安保险在社交平台上回应称,“不算是辟谣的辟谣。我们也希望有这样优秀的同事加入平安,实际上网络流传的图片是我们一个同事在介绍自己的时候,玩的幽默梗。大致思路是你以为我是这样的幽才(如网传的一页ppt),实际上,我是这样的优才(还有下一页PPT)。结果被人只拍了第一页。”

麦肯锡发布的《加速中国寿险业发展:代理人渠道转型四大举措》建议,从资深代理人转向职业经理人、从广撒网式招聘转向战略人才寻源、从兼职代理人转向寻求职业发展的专职代理人、从零星部署数字化工具转向建立整合式端到端数字化平台。

此前不久,银保监会表示,下一步,银保监会将节奏不变、力度不减,结合专项安排深入推进侵害消费者权益乱象整治工作。

具体而言,一是完善一套制度,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建立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体制机制,压实主体责任。修订完善消保考核评价办法以及保险实名制管理规定等重点行为监管制度,完善有关制度体系。二是畅通一条渠道,就是畅通消费者投诉渠道,提升12378热线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让数据多跑腿,老百姓(71.600, -0.02, -0.03%)少跑路,推动建立矛盾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为人民群众解决银行保险消费难题提供方便高效的服务平台。加大消费者的教育和风险提示力度,强化金融消费的信息安全保护,提升广大消费者的风险防范意识。三是开展一次整治,根据在日常监管和调研中发现的重点问题、行业和市场乱象,决定开展为期三个月的银行保险业侵害消费者权益乱象整治工作,对消费者反映强烈的痛点问题进行集中专项整治。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以上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金评媒立场,禁止转载。
四方赏晴雨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扫码或搜索 "JPMMedia"
    关注金评媒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金融媒体 | www.jpm.cn 关于金评媒 加入我们 订阅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