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积极稳妥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

来源: 中新经纬   

央行网站20日发布《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8)》提出,积极稳妥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资产股份等依法合规予以抵押,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农村资产抵(质)押融资模式。

报告介绍,自2007年创立涉农贷款统计以来,全部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累计增长534.4%,11年间平均年增速为16.5%。涉农贷款余额从2007年末的6.1万亿元增加至2018年末的32.7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从22%提高至24%。另外,2007年至2018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从51.8亿元增长到572.7亿元,参保农户从4981万户次增长到1.95亿户次,分别增长10.1倍和2.9倍。

报告指出,近年来,人民银行和有关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扶持政策方面,强化政策合力。继续灵活运用差别化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抵押补充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截至2018年末,全国支农、支小再贷款余额分别为2870亿元、2172亿元,向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提供抵押补充贷款33795亿元。

农村金融改革方面,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运行机制不断完善,邮储银行36家一级分行“三农”金融业务管理架构搭建完毕。5家大型银行和10家股份制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或其他专司普惠金融业务的部门或中心。开展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和“多县一行”制村镇银行试点等。

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稳妥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探索开展大型农机具抵押、农业生产设施抵押、供应链融资等业务。创新探索多种模式,为绿色农业、水利建设、环境整治等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取得阶段性成效。

金融扶贫方面,完善扶贫小额信贷管理政策,创新推出扶贫票据和扶贫公司债券。金融

机构积极开发扶贫信贷、保险产品。截至2018年末,全国扶贫再贷款余额为1822亿元,同比增长12.7%。精准扶贫贷款余额42461亿元,同比增长12.5%。扶贫票据累计发行26期276.5亿元。

普惠金融发展方面,推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信用信息体系建设日趋完备,为261万户小微企业、1.84亿户农户建立信用档案。金融服务可得性、使用情况、质量进一步改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有效降低了金融服务门槛和成本。

报告同时强调,农村金融供需矛盾依然突出,下一步,一是推进市场化改革,构建更具竞争性的农村金融体系,可考虑以社区银行为突破点,适当放开准入,吸引民间资本进入等。规范发展小贷公司等非存款类放贷组织,积极发挥其服务乡村振兴的有益补充作用。

二是完善农村金融监管,形成中央、地方金融监管的合理有效分工。加强信息共享和监管合作,避免监管空白,转变监管方式。

三是聚焦重点领域,积极稳妥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资产股份等依法合规予以抵押,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农村资产抵(质)押融资模式。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用于污染防治、清洁能源、节水等绿色领域。

四是完善配套支持政策,优化、细化货币、财税、监管的正向激励措施,从“补差补机构”转向“奖优奖业务”。

五是充分依靠数字技术,鼓励商业银行统筹实体和数字两种方式下沉服务,以适当的物理网点弥补“数字鸿沟”不足;加强数字普惠金融领域的金融标准建设。规范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等。

来源: 中新经纬

以上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金评媒立场,禁止转载。
蜜蜂蜜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扫码或搜索 "JPMMedia"
    关注金评媒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金融媒体 | www.jpm.cn 关于金评媒 加入我们 订阅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