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金科行业发展 度小满金融的巨头思维

 2019年,金融科技领域的火热似乎并未受到所谓“互联网凛冬”的冲击,巨头们依然摩拳擦掌在蓄力。

  从目前的占据来看,BAT(百度、阿里、腾讯)三巨头无一例外都在发力,此外京东和平安也是这场金融科技大战的新进玩家,说金融科技是BAT在领跑,并不为过。

  巨头之所以是巨头,就在于庞大的业务线,所以即使是一家巨头,在金融科技领域可能都有许多种不同的玩法,在分析金融科技未来的发展时,以巨头为单位固然能够看到整体,但是却难以看清金融科技发展的核心问题。

  正因此,本文是希望用三个与金融科技业务发展相关的核心问题来分析巨头们的细分业务,无论是巨头们还是新进者,在这三个问题上如何取舍,或许会决定他们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定位、角色和未来。

  

QQ截图20190109130653.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事关客户:带的来?带的走?

  金融科技(TechFin),是做科技,助力金融。

  过去一两年,许多主打金融科技的企业,都这样自我定位。

  “做科技”,到底做哪些科技,又如何助力金融企业?

  要解答这个问题,第一个视角就是“客户视角”。

  最纯粹的金融科技,我称之为“研究型”或者是“云服务”型。

  所谓研究型,就是科技企业连同金融企业一同设立类似人工智能实验室这样的研究机构,共同探索研究金融业务中需要用到的IT技术。比如2017年11月,百度和农行双方共建了联合实验室,共建农行金融大脑;类似的合作,其他巨头也纷纷尝试,比如腾讯与中国银行,蚂蚁金服与建设银行。此类合作,更侧重研究,具有前瞻性意义。

  至于云服务,则比“研究型”要前进一步,开始“谈钱”了。从基本的云服务器,到针对金融业务定制的人工智能等API(比如脸部识别),再到直接提供具体金融业务模块(比如针对银行的利息核算模块),都是这类科技企业提供的云服务,这方面各家巨头同样都有涉及,比如百度的度小满金融为大型金融机构提供场景化一体机解决方案(包括金融大脑、智能云等),又比如平安壹账通针对中小银行提供的金科空间站,都是此类代表。

  事实上,巨头们之所以能引来金融企业们的关注,更在于金融科技巨头们依托于传统科技业务沉淀的海量用户——金融科技巨头将自有用户依托于科技力量,一同赋能给了金融机构。

  当然,将用户伴随科技助力给金融企业,不同的巨头也有不同的做法。

  一种是,用户带来,但不让金融企业带走。最典型的,莫过于蚂蚁金服的“基金财富号”。蚂蚁金服拿出沉淀在支付宝的数亿级用户,允许基金公司通过支付宝上的“财富号”来与基民互动,通过千人千面、用户画像等方式来更精准的吸引客户和鼓励用户投资,成为基金公司获得增量客户的重要渠道。

  另一种,则是用户带来,也允许金融企业带走。这里面的典型,自然是起家于百度搜索引擎的度小满金融,坐拥海量搜索用户并可以对用户进行精准的用户画像,这是百度擅长的“赋能”,而以搜索引擎为代表的开放模式,则是会将用户直接导入给金融企业,对后者而言,只要能留住,就是自己真正的客户了。

  比如度小满金融此前与南京银行合作,从披露的信息来看,南京银行获得了大量可以掌控的用户:

  从2017年6月开始,双方在消费金融方面开展更深层次合作,截至目前,双方共同服务超150万人次,累计放款近200亿元,超四成为小微企业主。

  截至2018年9月底,目前跟南京银行合作的资产中,不良率优于同业。通过度小满金融推荐的客户,审批通过率近90%。

  二、事关选择:超市乎?买手店?

  当金融科技巨头们在输出纯技术的同时,一并输出着用户时,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

  当金融科技巨头们成为连接用户和金融机构的通道时,究竟是做一个应有尽有的超市,还是肩负精选的重任,成为精品买手店。

  超市,当然有超市的好处,可以覆盖最多的产品,给读者最多的选择——对于那些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的用户,这是最佳的选择。

  但是金融产品的晦涩,就决定了绝大多数用户,恐怕并不太知晓自己需要什么,这时候,为用户精选提供优先选择的买手店,或许就有其存在的价值。

  金融科技巨头们,在践行各自的金融科技之路时,往往会有各自的特色。

  比如在基金领域,蚂蚁金服毫无疑问是典型的超市模式,依托很早拿到的基金第三方销售平台,基金产品几乎是应有尽有。但与之相比,百度和腾讯则不同,更奉行精品店的策略。

  比如2018年8月22日新近拿到基金销售资格并于当年12月18日上线基金代销业务的度小满金融,就明确表示:

  截至目前,已经有400多只公募基金产品在度小满理财APP中“上柜”。度小满理财不会作为海量基金接入平台,而是会精选基金推荐给投资者。

  而腾讯理财通的白名单,同样奉行选行业top的宗旨。

  正如在零售业超市和买手店都长期存在,谁也消灭不了谁,在金融科技领域,这两种道路恐怕也会长期共存,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摸索出不同的盈利模式。

  是的,作为超市,必然是薄利多销的,所以此类基金销售平台,主要以尾随佣金为主。

  但是作为买手店,则可以有更多附加值。事实上许多奉行精品路线的基金销售平台,都期待未来能够曲线介入资管行业,采用类似FOF、MOM或者账户管理费等方式,在为用户提供精选服务的同时,获取与之对等的额外回报。事实上从度小满金融披露的信息来看,他们事实上已经在精选的前提下又前进了一步,向主动策略组合逼近,根据其披露的信息:

  今年3月份,度小满金融将上线更多基金组合和投资策略,让更多用户有更好的投资配置选择。

  三、事关风险:回避?承担?中介?

  金融有风险,这一点,这几年被额外强调。

  谁不希望多赚赚没风险的钱,君不见连银行都在这几年要做大中间业务,通过代销保险、基金等产品的方式来获得佣金,规避一味依靠承担信贷风险的存贷业务盈利的单一。

  也正因此,互联网巨头们做起金融科技来,绝不容小觑——有着庞大用户基础的他们,天然就是做无风险中间业务的最佳玩家。

  但是,中间业务的体量,终究是有限的。尤其是在竞争激烈、中间业务佣金不断被挤压的前提下,这块业务的利润固然可观,但利润率却是有每况愈下的味道——这里面典型代表就是基金代销。

  正因此,几乎所有的金融科技巨头们,在力拼此类中间业务的同时,其实都会在部分金融业务上选择自营承担风险,典型的代表,自然是消费金融业务。而这类业务,是资金密集型业务,是需要信贷资金支撑的业务。

  所以在过去一两年里面,你频频可以看到金融科技巨头们旗下的相关企业获得授信、增资的消息。

  比如度小满金融,随便搜一下,就能看到其去年12月与天津银行达成合作,获200亿授信额度,其中100亿元定向用于教育分期等场景消费金融;再往前去年10月,度小满金融与南京银行合作,未来三年将授信100亿元。比如2017年末,蚂蚁金服对旗下两家小额贷款公司进行了增资,以便加强放贷能力。

  未来数年,对金融科技巨头们的第一重考验,就来自于能否拥有持续的资金,以支撑这块业务的发展。

  当然,既然是金融科技企业,而不是金融企业,那么承担过高的金融风险,其实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正因此,在优质业务上有选择的承担金融风险同时,如何变身为风险通道,通过各种手段将风险分散、转移,同样至关重要。这就是考验金融科技巨头们的第二重考验。

  正因此,在过去一两年里,你能看到大量金融科技巨头们发行的ABS(资产支持证券),去年12月3日,度小满金融场景消费金融ABS“天风-度小满教育贷2018年第1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下称资产专项计划)发行成功,发行规模为18.29亿元,优先A级利率为4.25%,利率优于同业。这类产品,就是将度小满金融原本自己持有的消费信贷资产打包成一个金融产品,转售给有意持有的机构投资者,通过合理的产品结构,降低风险,但仍可保留部分的收益。

  用户、产品、风险,如何取舍,这是2019年所有的金融科技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

  这三个问题,选择未必有高下优劣之分,更多取决于具体的金融领域和相关金融科技企业发展的路径依赖,但是显然在每一个问题上不同的选择,都会引发这些企业走向不同的业务模式,谁能走得更远抑或更快,且在2019年拭目以待。

企业信息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扫码或搜索 "JPMMedia"
    关注金评媒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金融媒体 | www.jpm.cn 关于金评媒 加入我们 订阅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