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贬值波及A股 宽松预期利好资本市场

   


文/时代财经    魏子皓

时隔一年多,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再度跌破6.8关口。涨涨跌跌中,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今年累计贬值了4.13%。

昨日(7月25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8040,较前一交易日贬值149个基点,至2017年6月28日以来最低。而今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又上调378点,报6.7662,终结两连跌。

美元指数持续走强是本轮人民币汇率走弱的因素之一已无疑问,市场对于贬值原因讨论逐渐由外因转变为内因,以及对人民币未来走势的预测。专家表示,若美元继续上冲,叠加中美利差或进一步收窄的影响,人民币贬值压力仍存。但中期来看,美元或已进入筑顶阶段,且中国经济基本面韧性较好为汇率提供了有力支撑,人民币缺乏进一步持续大幅贬值的基础,有贬有升、双向浮动格局将延续。

人民币汇率压力大

7月中旬以来,美元大起大落。7月9日开始,美元指数在94.07开启了猛烈的升势,且这一回并未止步于95一线,在19日一举涨至95.66,不仅超越了6月28日创下的年内前高95.54,并创下2017年7月14日以来的新高。至今日7月26,美元指数又下滑至94.08。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美元指数19日后的下滑,人民币贬值的步伐并未停止,而是在涨涨跌跌中延续了6月中旬以来相对美元加速贬值的态势。从7月9日至今14个工作日,仅有四个工作日调贬,尤其是从19日的6.706,四个工作日就上涨到至2017年6月28日以来最低6.804。

中金公司经济学家易峘认为,近期中美利差收窄、短期贸易战的心理影响及海外上市中资企业7-8月集中分红的需求给人民币汇率带来一定压力。另外,近期供需的因素变动也是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主导因素之一。

2015年9月,彼时人民币汇率压力较大,发改委鼓励企业境外发行外币债,并把1年以下海外债改为登记制,直到今年5月才开始逐步收紧海外发债规则。此后,企业海外债券发行开始明显放缓,同时7月也迎来海外公司债集中到期。

易峘表示,外币债融资放缓和偿还压力上升,都驱使这些海外发债的公司买回美元,同时减持人民币。另外人民币贬值加速也触发企业买美元“对冲”风险的需求,以减小实际意义上“卖空美元、做多人民币”的风险敞口。

货币宽松让汇率承压

有机构对近期汇率变化点评称,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的贬值逻辑将逐渐由外因向内因转移。最明显的是,从美元指数走势演变成国内货币政策的超预期宽松给予市场的宽松预期。

上周,统计部门发布的二季度和6月经济数据,验证了内外需走弱背景下经济增长存在下行的压力。央行随即宣布通过MLF定向支持银行投放信贷及购买中低等级产业债,并出乎市场预料的投放5020亿MLF。市场对宽松的猜想,也在7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得到了确认。

华创证券固定收益部高级分析师周冠南表示,货币宽松预期的升温,让人民币汇率进一步承压。总的来说,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势是市场对内外部环境变化、供需力量变化的真实反应。

展望下半年,人民币汇率的贬值趋势恐怕还没有结束。中国经济增速边际趋缓,人民币汇率缺乏基本面支撑,而美联储年内加息4次已成大概率事件。市场对货币政策全面宽松的预期,更让人民币贬值预期显著升温。

周冠南认为,若未来随着人民币对一篮子汇率迎来拐点,贬值预期或将进一步强化,外汇占款也将大概率转向流出,外汇占款流出和汇率贬值或形成相互强化的循环,对国内资产价格和流动性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北向资金流入近期放缓

数据上看,与汇市“联动”效应明显的是近期的股市。截至今年3月,人民币呈现升值状态,外资持有股票市值是1.2万亿元,相比2017年初的0.7万亿净增0.5万亿元。而在人民币走跌的时间段,海外资金对中资市场的风险偏好在减弱。数据显示,截止到6月底,按资金口径计算,北向净流入仅5077亿元,香港已现净流出,同时沪深港通北向资金的流入在近期也明显放缓。

联讯证券高级投资顾问康崇利认为,目前汇率方面的影响是目前各方关注的重点,美国与日本均有汇率方面的发声,届时对于股市也将不可避免的波及。近期政策层面有利好市场的消息,如果此轮反弹不能一鼓作气突破3000点阻力区,不排除股市有回探构筑第二个底部。

理财新规细节出炉,并较预期略有放宽,再到政策环境频吹暖风,国内资本市场的政策环境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财经评论员郭施亮表示,积极财政以及货币政策的宽松预期,无疑直接利好于股票市场,但在“防风险、守底线”的政策定调背景下,仍然不能掉以轻心。

本周以来,A股市场先后收复2800点、2900点整数关口。但26日A股调整势头下行,上证综指失守2900点整数位,深市三大股指同步录得逾1%的跌幅。两市成交继续萎缩,总量降至3800亿元附近。

时代财经
时代财经从企业新闻出发,及时客观的报道企业的资本动态,人事变局以及模式解读,为企业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讯。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扫码或搜索 "JPMMedia"
    关注金评媒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金融媒体 | www.jpm.cn 关于金评媒 加入我们 订阅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