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高压下银行再现密集“补血”

来源: 北京商报 程维妙 吴限   

金评媒(http://www.jpm.cn)编者按:为了提高资本充足率,连上市银行都已经开启了“花式补血”之路。

某农商行资本充足率跌到负值、银行争先IPO、上市银行相继发债“补血”等消息近期轮番在业界刷屏,银行业整体资本充足率承压之态展露无遗。业内人士认为,之所以承压,是银行自身业务快速扩张带来的资本消耗以及资本充足率考核趋紧等内外因的共同作用。还有经济学家指出,我国直接融资体系的不发达,也令银行资产不断“长胖”,对应占用更多的资本,于是也就要不断地补充资本金,如何为银行“减负”也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1532536004222.jpg

资本之紧

个别银行的资本到底“饥饿”到了什么程度?近期一家农商行资本充足率罕见出现负值,刷新了不少人的认知。7月24日,贵州乌当农商行在中国货币网披露的2018年上半年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该行合并口径资本充足率仅为1.41%,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36%,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36%。就在2016年12月,该行还曾在银行间市场公开发行了总规模4亿元的二级资本债券补充资本。

乌当农商行并非孤例。评级机构中诚信国际6月底出具的贵阳农商行跟踪评级报告显示,该行资本充足率在2017年末由年初的11.77%锐降至0.91%,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由8.01%变为-1.41%。

还有个别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指标虽然维持在正值,但已远低于监管红线。据侯马农商行今年6月中旬在当地媒体上披露的业绩,2017年末该行资本充足率由年初的2.15%下降到1.98%,而同一时间点,监管对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为不低于10.1%。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志龙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一级资本或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负值是极为罕见的,从财务上看这代表银行资不抵债,法律上应该是处于破产状态。这必然会对银行的经营和财务状况造成巨大的压力。

紧张的也不仅有农商行。为了提高资本充足率,连上市银行都已经开启了“花式补血”之路。近一周内,有至少四家银行发布补充资本相关的公告,包括张家港农商行公开发行A股可转债的申请获得证监会审核通过,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5亿元;宁波银行非公开发行优先股的申请获得证监会通过,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00亿元;贵阳银行非公开发行优先股申请获证监会通过,募集金额不超过50亿元;以及浦发银行发行不超过400亿元的二级资本债券获银保监会批复。如果从2017年算起,补充过资本的银行数量更是翻倍,国有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等也均在列。

“补血”之因

谈到商业银行密集补充资本的主要原因,黄志龙认为有三方面。一是银行资产大规模扩张,资本充足率不断下降,要达到监管要求的压力越来越大;二是一部分银行的坏账大量增加,消耗了大量资本,也需要补充资本金来满足监管要求;三是当前金融强监管的趋势依然没有改变,表外资产转向表内贷款业务,表内资产规模将可能快速扩张,补充资本金是为了下一轮信贷扩张储备弹药。

值得一提的是,给出六年过渡期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在2018年底也将迎来“终考”。按照规定,2013年底至2018年底,系统重要性银行资本充足率要分别达到9.5%、9.9%、10.3%、10.7%、11.1%和11.5%;其他银行资本充足率要分别达到8.5%、8.9%、9.3%、9.7%、10.1%和10.5%。

2017年末银行业整体资本充足率为13.65%,仍在监管要求之上,但原银监会审慎规制局局长肖远企也指出,银行业机构仍存在一些不平衡问题,有的机构指标好一些,有的相对差一些。

银行资本承压背后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北京商报记者进一步分析称,我国资产证券化不够发达,整个经济更多的需要依赖银行信贷。也就是说,经济增长的维系需要银行发放贷款。“发展中国家间接融资的体系往往非常重要,经济增长靠银行出钱,对应的资产进来,都要耗用资本。问题是‘吃’进来之后怎么‘吐’出去,资产证券化不发达,所以‘吐’不出去,刚性的资产必然长胖,银行不断膨胀,占更多的资本,于是也就要不断补充资本金。”鲁政委说道。

他进一步指出,对资本金的考核不仅看总量,还看结构,有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必须来自于股东权益,所以银行光发资本债“补血”还不够,因为那只能补充二级资本。但股东权益一部分来自于盈利,一部分来自于增发新股,增发新股又受制于现有规定,即低于净资产不能增发新股。对许多上市银行不利的是,它们的市净率都低于1,也就是不满足增发新股条件,导致一级资本补充不进来。

“减负”之道

高压之下,银行资本如何“减负”备受讨论。业内人士认为,银行应加大中间业务的发展,减少对资本的消耗,赚取中间业务。同时开展一些资本占用较低的业务,比如投资利率债、开展贸易结算等。

金融业资深观察人士廖鹤凯表示,面对资本金压力,商业银行出路有二:一方面,表内资产扩张面临越来越大的补充资本压力,依靠表内资产扩张的粗放经营方式不可持续,耗费资本量太大,商业银行应该自觉压缩信贷资产扩张速度和规模;另一方面,银行业需要加快业务转型,发展金融市场业务,提高中间业务收入以调整利润结构。商业银行还要继续加强存款业务,加强综合金融服务和投资银行业务,更重要的还是加强经营、控制成本。

另有银行业人士分析称,总体来说就是大力发展轻资本业务,向轻资本化转型。更多地增加非利息收入的零售业务,除了零售资产业务之外,也要致力于依靠服务来获得收入,这些业务对资本压力就很小。

在鲁政委看来,重要的是通畅资本补充渠道。例如在增发新股方面,股价是市场公允的估值,要看市场形势来定,例如可以规定参照过去多少天的平均股价。监管政策上应把握好节奏和力度,例如将逾期90天的资产计入不良资产和资本充足率考核等规定之间,是不是可以彼此错开,可以考虑在政策制定方面分批分期地做。同时还有长期的制度变革,还是要发展直接融资,包括股权融资、资产证券化、债券融资等。

此前资本市场的不发达,也伴随着对投资者的保护不足。“所以从根本上完善对投资者的保护,使得市场能够真正给投资者带来价值,很多人就愿意把钱往这个上面放,就有更大的承载量,带动直接融资,就不用大规模依赖于银行系统。”鲁政委说道。

(编辑:杨少康)

来源: 北京商报 程维妙 吴限

财经360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扫码或搜索 "JPMMedia"
    关注金评媒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金融媒体 | www.jpm.cn 关于金评媒 加入我们 订阅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