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备案风险大,中小平台“卖身”续命

来源: 文/时代财经 唐汪凯   


出售网贷平台正在成为一门火热的“生意”。近日,据知情人士消息,又一家网贷平台“卖身”成功。该平台即为杭州小九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旗下运营的小九金服。

平台并购案例频发,其原因在于备案再度延期,不确定风险增大,对于中小平台来说,“卖身”是当下最优选择。而在备案门槛陡增的背景下,网贷这块类金融牌照也被不少企业觊觎,催生了交易市场。

“卖身”交易暗潮涌动

对于小九金服被收购一事,时代财经通过查询工商信息了解到,该平台已于5月9日变更了相关信息,其中法定代表人由陈旭义变更为张棉靖。目前张棉靖担任小九金服董事长兼总经理。

针对被收购详情,时代财经向小九金服方面进行了求证,但相关人士表示并不清楚。

小九金服“卖身”只是当下网贷行业并购大潮中的一个缩影。据盈灿咨询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1月底,全国范围内已完成72起并购案例,涉及平台55家受网贷监管趋严,备案再度延期等因素影响,这一数据近期又有不断攀升之势。

分析人士指出,网贷备案再次延期基本坐实,对于中小平台来说,尽管放松了整改时间,但不能成功备案的风险依然存在,更重要的是合规成本在不断增加,能否撑到落实备案时间点尚未可知。

受此影响,近期网贷平台“卖身”传闻层出不穷。一位业内人士对时代财经表示,尽管尚未亲身接触待售平台,但的确听到了诸多交易平台的传言。

从事网贷平台居间交易、自媒体“老七玩金融”负责人老七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则表示,经其手完成交易的平台已有四笔,而目前尚在接触的则达到了8笔左右。

据老七介绍,收购网贷平台在业内较为普遍,收购方主要以跨界为主,包括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国企、民企均在其列,而被收购标的则以没有背景的中小平台为主。至于网贷平台同业并购为何没有成为主流,老七认为主要是时机不对。

待售平台估值方面,老七称目前的行情是以平台的待收余额作为参考标准,一般估值在待收的3折左右,平台最终成交价集中在1亿到10亿之间。

据业内人士估计,网贷平台收购案例未来一段时间内还将持续增长,不过受市场以及监管环境影响,平台估值可能会呈现一个下降趋势。

收购双方各有所得

网贷行业并购重组也得到了来自监管方面的鼓励。在2017年12月下发的《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对于积极配合整改验收工作但最终没有通过的机构,可以根据其具体情况,或引导其逐步清退业务、退出市场,或整合相关部门及资源,采取市场化方式,进行并购重组

监管鼓励平台并购重组,实现无风险退出,维护金融稳定。而对于平台来说,被收购或引入投资,也不失为当前的最佳选择。

“目前网贷平台出现收购交易、吸收融资情况较为普遍,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背景。”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高级研究员潘瑾健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随着备案环境越来越严苛,部分平台已经意识到仅凭自身的实力去准备备案,成功的可能性较小,引入资方能够助自己一臂之力。另一方面,中小平台竞争能力较弱,甚至有的一直处于持续亏损状态,通过交易脱手,能够脱离目前的困境。”

对于以上市公司、国企等背景为主的收购方来说,为何会看中网贷平台这一标的?

潘瑾健认为,上市公司、国有企业自身一般具备一定的流动资金以及其他资源,能够支撑其收购平台,并给予相应支持。而在网贷备案门槛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如果未来能够成功备案,就相当于持有了类金融牌照,也能为企业自身业务服务或提供资金来源。

不过,收购行为也并非百利而无一害。目前网贷合规还在进程中,即使有背景也不能保证一定会成功备案。其次,收购完成后谁来主导继续备案也存在争议。对于收购方来说,实现对平台的控制是首要要求,但由于缺乏经验,很容易在准备过程中出现偏差,难以通过监管验收。

此外,即使是通过了备案,收购方依然存在风险。“上市公司、国有企业具有的资金需求,原来可能会通过银行等渠道解决,但掌握网贷平台之后,且没有杠杆限制,这些企业通过网贷渠道获取资金,会面临关联融资等方面的风险。”潘瑾健称。

来源: 文/时代财经 唐汪凯

时代财经
时代财经从企业新闻出发,及时客观的报道企业的资本动态,人事变局以及模式解读,为企业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讯。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扫码或搜索 "JPMMedia"
    关注金评媒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金融媒体 | www.jpm.cn 关于金评媒 加入我们 订阅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