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离财务自由究竟有多远?

作者: 骆驼管家   

社会财富的分配,究竟遵循着怎样的逻辑和规则?

中华民族向来都是勤劳勇敢的,但是统计学数字残酷的证明,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财务自由堪称天方夜谭。

问题究竟出现在了哪里?希望本文能够给你一个解答。

一、按劳分配背后的秘密

十年动乱期间,财富分配的逻辑就是大锅饭,否定劳动之间的区别,干多干少一个样。

直到改革开放,按劳分配的原则才重新确立起来。按劳分配有以下两个核心要点:

1)必须要劳动,才有权参与社会财富的分配,在家躺着就没钱赚。

2)劳动的边际成本,远远大于边际收益。换句话说,在劳动方面,你所投入的各项成本的价值,包括脑力成本价值、体力成本价值,要远远大于你所得到的劳动收益,包括工资、奖金、五险一金等。

三四线城市的流水线安装工人,每个月可以为公司创造几万块钱的价值,但是到手的工资只有三四千。而且哪一天如果生病请假,当天的工资就会被扣掉。

一二线城市的英语培训机构的销售人员,每个月可以为公司带来几十上百万的营业收入,但是他从中派点抽成的比例比较低,每个月工资+提成不过也就几万块钱。一旦哪天他业绩下滑,工资就会锐减,搞得不好就要卷铺盖走人。

劳动的边际成本价值,远远大于边际收益。

普通人在劳动中投入巨大的成本后,只索取其中的一部分收益,然后把剩余的价值贡献出来。

只有这样,国家的经济才可能往前跑,社会财富的蛋糕才可能越做越大。

靠打工是无法发财的。因为和你投入的成本相比,你取得的收益甚至是微不足道的。

二、财富分配的公式

社会财富是按照杠杆原理进行分配的。

也就是说,你能拿走的蛋糕有多大,取决于两点:第一是你付出的劳动成本,第二个是该项劳动具有多大的杠杆。

尽管杠杆也是一把双刃剑,但是它才是财富分配中力量最大的一种工具,谁掌握了杠杆,谁就拥有了翘动财富蛋糕的可能。

这一点,无论对于国家,还是个人,都同样适用。

中国在过去几年就在不断地加杠杆。

拉动一个国家的GDP,关键靠的是劳动、技术和资本。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家借助于极其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创造出了巨额的外贸顺差,让中国的GDP一路高歌猛进。

这种经济增长的模式一直持续到2008年左右。彼时,国内劳动力市场价格已经开始上涨,GDP高增速接近尾声,再加上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国际需求疲软,中国出口增速承压。

国内外因素叠加起来,就对中国宏观经济基本面产生了扰动作用。

说的明白一点,就是GDP增速就要掉下来了。根据奥肯定律,当GDP增速下降1%,中国的失业率就会上升约0.5%,别看0.5%这个数字很小,但是一旦乘上庞大的人口基数,失业人口就会陡增好几百万。

失业问题,始终是极度敏感的社会问题。因此在2008年左右,中国就开始依靠大规模的资本投入来托起GDP的增速。

但是钱从哪里来呢?答案是央妈给呗,人民银行放松银根,增加基础货币,印了很多钞票,各大商业银行有了钱之后,纷纷高调宣布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把这些钱借给了基建企业,房地产公司。

在金融领域,借钱就是加杠杆,基建和房地产公司拿到这笔钱后,开始了攻城掠地般的大规模投资。

现在的高铁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兴起的。宏观经济的加杠杆,往往意味着新一轮资产泡沫的滋生。之后中国的楼市和股市发生了什么,我相信我不用多说了。

所以,实现财富自由并不难,你只需要在过去的几年中,跟随国家加杠杆的步伐,把自己家庭资产负债表的杠杆率抬上去。

比如把房产、汽车等所有不动产抵押了,从银行贷出现金,然后用自己家庭的信用背书,问七大姑八大姨到处借钱。

家庭的杠杆,能放多大就放多大。这些依靠加杠杆所获得的资金,配置到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中。如果你自由资金量足够大,实现财务自由也完全有可能。

三、镜子的另一面:高杠杆意味着高风险

如上所述,在财富分配中,劳动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利用杠杆去撬动最大规模的财富。从本质上来看,就是你付出很少的成本,然而可以获得大量的财富收入。

但是,天堂和地狱只有一步之遥。

杠杆抬得有多高,风险敞口就有多大。

高杠杆遗留下的负债问题,使得地方债务平台成为经济的一颗定时炸弹。一旦引爆,后果不堪设想。

富余资金流入金融行业后所形成的高杠杆,使得大量资金在各大金融机构间空转,金融支持实体的效率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一触即发。

从家庭层面来看,从银行、亲戚朋友那里借到这么多钱之后。更多的可能,是你会在15年的牛市中追涨买入,然后在一片鬼哭狼嚎中被套,剩下的一生,你极有可能都在沉重的负债中度过。

小成本,撬动大资产,这是财富自由最基本的逻辑,也是倾家荡产最直接的诱因,风险和收益永远是高度正比的。

四、如何在加杠杆的同时,降低自己的风险

基于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

实现财富的超额增长,就必须要靠高杠杆。但是高杠杆也是一把双刃剑,一不小心就会自取灭亡。

因此,作为一个经济学上的理性人,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加杠杆的同时,尽量降低自己的风险敞口。

怎么降低?如果我们依然把思维拘泥在金融的范围内,答案是无法降低。因为高风险高收益是金融最核心的一个逻辑之一,无法改变。

要想降低风险敞口的同时,获取高收益。我们就必须要从金融思维逻辑中跳出来,进一步上升到哲学层面。

从杠杆这一金融概念中,抽象出“低成本,高收益”这一最朴素的逻辑,然后运用到生活中来,你会发现格局一下子就打开了。

也就是说,你的成本付出,能不能在某些势能的推动之下,为你带来源源不断的收益。这里的收益,不局限于金钱收益,也可以指人脉等一切资源。

我举个例子吧。

这个例子是我同学的,临近毕业季,各类的招聘实习帖铺天盖地,鱼龙混杂,凭借一己之力根本无法快速筛选。

他于是就组建了一个几个人的小群,彼此分工合作,寻找高质量实习就业贴,按时发到群中来。

每个人的工作量其实并不多,但是却可以撬动起巨大的高质量信息资源,你说这种杠杆有没有风险,我认为几乎不存在风险。

这个朴素的逻辑,也可以运用到学习层中来。如果你所学的知识全都是孤立、碎片的。那么就不要期望学习能为你带来太多改变。因为单个知识点的力道太弱,一旦遇到问题,你就只能停留在分析的表面。

但是,如果你的知识点已经构成了多张完整的知识体系网,而且不同体系网之间又彼此缠绕,结合。

那么在分析问题时,单独的知识点就可以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神奇功能,撬动起其他知识点一起为你助攻,提升你思考问题的格局和视野。

(编辑:杨少康)

骆驼管家
网贷人的财经评析之家,专注p2p投资人的理财安全 ,骆驼理财您的财富守护者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扫码或搜索 "JPMMedia"
    关注金评媒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金融媒体 | www.jpm.cn 关于金评媒 加入我们 订阅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