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之下股票质押面临业务逻辑重构

来源: 证券时报 曾炎鑫   

金评媒(http://www.jpm.cn)编者按:新规发布后,即便是质押股份平仓,也会被要求:通过竞价减持的在3个月内不超过总股本的1%;在任意连续90个自然日内,通过大宗交易减持相应股份的数量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受让方须遵守6个月禁止转让限制。

减持新规、质押新规、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等出台后,股票质押原有的安全、快捷、资金用途广等特点开始淡化,随之而来的是业务门槛上升、规模受限、融资成本增加,尤其是抵押品的流动性问题,更让股票质押面临业务逻辑重新构建。

质押新规:

限制规模严格风控

股票质押业务规模增长受影响,重要因素是3月份《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及登记结算业务办法》的出台。

新规对质押比例和质押率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单一证券公司作为融出方,接受单只A股股票质押比例不得超过30%;单一资管计划作为融出方,接受单只A股股票质押比例不得超过15%;单只A股股票的市场整体质押比例不得超过50%;股票质押率上限不得超过60%。

业内人士表示,这意味着,许多对股票质押有重度需求的客户,受到的冲击比较大,同时,A股市场多只个股已不具备增加质押的可能。

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参照中国结算数据,截至目前,两市共有138只股票的质押比例超过50%,其中,有50只股票质押比例超过60%。

此外,最近回归A股的三六零质押比例达到了50.56%,其中控股股东的一笔质押业务,就质押掉了公司总股本的48.74%。在此之后,其余股东后续也就丧失了质押股权的可能。

同时,质押新规对资金融入方也提出了新要求,一定程度降低了融资方兴趣。其中,比较重要的要求包括:融入方首笔初始交易金额不得低于500万元,此后每笔初始交易金额不得低于50万元;融入方不得为金融机构或者从事贷款、私募证券投资或私募股权投资、个人借贷等业务的其他机构,或者前述机构发行的产品,符合要求的创业投资基金除外;融入方融入资金存放于其在证券公司指定银行开立的专用账户,并用于实体经济生产经营。

这些规定抬高交易门槛的同时,也缩减了资金的使用范围,也使得“质押炒股”的需求彻底消除。

另外,新规也直接对股票质押业务提出规模上限,券商也承担更多义务与责任,让券商承接股票质押业务时变得更为谨慎。

例如,在规模上,按照分类监管原则,对券商自有资金参与股票质押回购交易业务融资规模进行控制,分类结果为A、B、C级的,自有资金融资余额不得超过公司净资本的150%、100%和50%。

此外,券商还需要建立盯市机制,持续跟踪质押标的证券价格波动,以及建立融入方融入资金跟踪管理制度,采取措施对融入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此外,融入方融入资金必须存放于证券公司指定银行开立的专用账户,加强专户管理的可操作性。

减持新规:

质押业务逻辑重构

就股票质押原有的业务逻辑来看,此前可谓是资金链上的“供需两旺”:出资方在既有风控体系限制下追求安全、快捷的相对高收益,融资方则希望快速融资、资金用途少受干涉以及保持公司既有股权。

因此,将高流动性、高数据质量资产作为抵押物的股票质押业务,无疑高度契合双方需求,尤其是券商对资金用途的干涉还较少。

不过,随着监管层和资金面发生变化,股票质押业务的资金链两端都转而呈现“供需两冷”,资金供求两方的参与热情都有所降低。

在一位券商股票质押业务负责人看来,去年发布的减持新规(即《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股份》),是对股票质押业务逻辑的最大冲击,从此以后,股票不再是低风险的质押品,流动性风险问题每一个股票质押风险项目。

2017年5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股份》,明确将股票质押业务纳入其中,其中第十二条规定,“因执行股票质押协议导致上市公司大股东股份被出售的,应当执行本规定”。

新规发布后,即便是质押股份平仓,也会被要求:通过竞价减持的在3个月内不超过总股本的1%;在任意连续90个自然日内,通过大宗交易减持相应股份的数量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受让方须遵守6个月禁止转让限制。

这意味着,一旦股票质押发生风险,如出质人无法偿还利息、赎回股权,质押机构将很难快速变现,即便能找到接盘方,也需要让接盘方承受6个月的潜在风险。另外,如果涉及质押的股权遭遇司法冻结,资金融出方还要面临更多麻烦。

最让行业人士印象深刻的案例是,在乐视网股票质押风险爆发后,方正证券、东方证券和西部证券都受到影响,并计提相关资产减值。其中,西部证券被迫计提4.394亿元资产减值准备金,超过该公司2017年净利润的30%。

上述股票质押业务负责人表示,券商经营的股票质押业务中,有相当一部分资金来自银行,主要是通过资管计划进入,以他负责的质押业务为例,自有资金与资管资金大约是1:5的比例,因此,股票质押业务未来还会受到资管新规影响。

更重要的是,2018年以来,银行资金已经开始重新审视股票质押的业务风险。“原来银行觉得质押业务有优质抵押物、流动性又高,去年以来却发现,质押股票已经没法作为清算资产,这笔融出资金忽然变成信用贷款,整个业务逻辑都发生了变化。”该负责人表示。

 (编辑:郑惠敏)

来源: 证券时报 曾炎鑫

财经360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扫码或搜索 "JPMMedia"
    关注金评媒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金融媒体 | www.jpm.cn 关于金评媒 加入我们 订阅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