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3月上调SLF利率,跟随式加息或贯穿全年

   

文/时代财经    魏子皓

美联储加息靴子已于上月底落地,在上调OMO(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同时,央行也同步上调了SLF(常备借贷便利)利率,释放出强烈的跟随式加息信号。

4月2日,央行如期公布了上月SLF操作情况。公告显示,自2018年3月22日起,人民银行上调SLF利率5个基点,调整后隔夜、七天、1个月利率分别为3.40%、3.55%和3.90%。

同步跟随式“加息”

3月22日正是美联储宣布加息的日子。当天凌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如期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区间上调至1.50%至1.75%。同一天,中国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小幅上行5个基点至2.55%。

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负责人当时表示,此次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小幅上行符合市场预期,也是市场对美联储刚刚加息的正常反应。现在来看,央行对SLF利率的调整也属于对美联储反映的同步“加息”了。

平安证券宏观研究员陈骁认为,央行3月22日的调整是对美联储加息做出的正常反应,是根据当时市场基本面和通胀预期对短期政策利率进行的小幅调整,有助于引导金融机构对市场主体形成合理的利率预期,对稳定宏观杠杆率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常备借贷便利(SLF)是主要是由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向央行提起融资申请而发放的抵押贷款,期限为1-3个月,属于央行正常的流动性供给渠道。

常备借贷便利以包括高信用评级的债券类资产及优质信贷资产等抵押的方式发放,利率较高,因此使用规模相对较小。举例来说,3月份央行通过该工具投放资金为540.6亿元,而仅3月19日一天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就投放500亿元。但是考虑到金融机构通常只在同业资金状况相对紧张之际使用常备借贷便利,该利率的上调仍会影响全系统的边际资金成本。

微信图片_20180403165540.png

新式“加息”更契合当前经济环境

纵观我国货币政策历史,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一直是一体两面,两者同向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调整一般领先存贷款利率的调整,但时间不会超过3个月。但是,从去年初开始MLF/OMO和SLF利率相继进入上调周期,但存贷款基准利率却迟迟未见变动。

这引发了市场对央行利率调控的方式与途径是否已出现转变的相关讨论,调整OMO、SLF等市场操作利率为主的新加息方式,是否将完全取代以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为主的旧加息方式?

申万宏源分析师谢云霞认为,去年我国经济刚刚走出长达四年的通缩周期,企业盈利虽有恢复,但新的增长动能仍在培育之中。一旦加息,存量贷款将会快速进行重新定价,直接冲击企业融资成本,并且这种融资成本的上升超出企业初始预期,伤害相对更大。

统计数据显示,2月份我国新增社会融资1.17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达到1.02万亿元,占比达到87%,贷款基准利率调整影响之广泛可想而知。尤其当前金融去杠杆环境下M2增速已经放缓,信用环境已然偏紧,此时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难免出现遏制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

分析人士指出,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新加息方式,对金融市场利率有显著的传导效果,而对存贷款市场传导相对缓慢,这样的二元传导机制正好符合现实经济、金融环境的需要。

“新加息既能缓当前海外政策收紧对国内的压力,又能针对性促进金融杠杆的去化,还能避免旧加息对实体经济较大的负面影响和对金融市场过强的信号意义,可谓一箭三雕。”申万宏源分析师邱涤凡认为。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2015年10月央行宣布开放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名义上利率市场化完成以后,央行再没动过存贷款基准利率。市场预期未来央行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概率也在下行。

邱涤凡认为,无论是整体还是非对称地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均不符合当前的制度取向,预计类似去年底的小幅跟随式加息将贯穿今年全年,就美联储加息3-4次而言,我国年内相应新加息的幅度大约在15-20个基点。

时代财经
时代财经从企业新闻出发,及时客观的报道企业的资本动态,人事变局以及模式解读,为企业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讯。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扫码或搜索 "JPMMedia"
    关注金评媒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金融媒体 | www.jpm.cn 关于金评媒 加入我们 订阅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