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等薄弱环节监管

来源: 中国证券报    

金评媒(http://www.jpm.cn)编者按: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金融风险的根源是宏观杠杆率上升过快。要把控制企业杠杆率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作为防范化解风险的重点,并加强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薄弱环节监管。

他指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动力来源于市场。未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广泛深入各行各业,将会产生更多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引领国际发展潮流。

切实有效降低企业债务水平

中国证券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被列在“三大攻坚战”首位,你觉得应重点从哪些方面发力?

王一鸣:当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金融领域是重中之重。金融风险的根源是宏观杠杆率上升过快。要把控制企业杠杆率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作为防范化解风险的重点,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推动国有企业去杠杆,依法依规对僵尸企业实施破产清算,切实有效降低企业债务水平。加强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薄弱环节监管,坚决打击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金融活动。按照“开前门”、“堵后门”的原则,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的法治化管理,推进债务信息公开和债务风险的动态监管。

中国证券报:当前有不少观点提出要防范“处置风险的风险”。比如保持适当的货币供给,以满足风险处置期间的流动性需求。今年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对此,你怎么看?

王一鸣:2017年以来,去杠杆取得积极进展。2018年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既要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控制杠杆率增速,又要灵活运用多种工具,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满足流动性需求。此外,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抑制金融体系顺周期波动和风险跨市场传染,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同时,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整顿“名股实债”和违法违规担保行为,制止以政府投资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名义变相举债。

高质量发展具备五大有利条件

中国证券报:当前我国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

王一鸣:中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已具备五大有利条件。首先,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为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2013-2017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为56.2%,高于资本形成12.4个百分点,消费成为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与需求结构变化相适应,供给结构调整优化,2013-2017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为52.8%,高于第二产业10.2个百分点。消费贡献上升、服务业占比提高,增强了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改善了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

其次,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市场驱动力。我国已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进而推动国内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居民对商品和服务的品质、质量要求明显提升,千禧一代、互联网一代更加追求个性化消费,旅游、养老、教育、医疗等服务需求快速增长,由此形成的消费结构向高端化、个性化、服务化转型升级,增强了高质量发展的市场驱动力。

第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为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有效途径。钢铁、煤炭去产能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房地产库存明显减少,企业杠杆率稳中有降,减税降费成效显现,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短板加快补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有效扭转了供需形势,改善了市场预期,使持续54个月负增长的工业品价格由负转正,工业企业利润明显改善,而且有效增强市场功能,优化了存量资源配置。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自2015年由降转升,扭转了金融危机后的下行态势,反映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作用。

第四,科技创新和技术扩散进入活跃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我国在科技领域从跟跑为主转向跟跑、并跑和领跑并存。推动创新技术产业化,使我国移动支付、电子商务、平台经济、共享单车、新能源汽车等跻身世界前列,增强了高质量发展的技术基础。

第五,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将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推进重大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强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扩大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对外开放。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将有效改善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

加快形成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制度环境

中国证券报:未来应重点从哪些方面入手以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王一鸣: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动力来源于市场,这是我国在高增长阶段的重要发展经验。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生产技术更新加快,只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才能适应快速变化和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需求,在生产领域有效配置资源,使供给结构跟上需求结构向高端化、个性化、服务化方向升级的步伐。因此,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还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形成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制度环境。

过去5年,中国在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领域迅猛发展,新动能培育取得重大进展。未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广泛深入各行各业,将会产生更多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引领国际发展潮流。当前,我国创新能力建设正处在关键期,要有效应对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的挑战,最关键的是要完善创新激励政策,打破一切有悖于激励创新的陈旧制度。

(编辑:郑惠敏)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企业新闻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扫码或搜索 "JPMMedia"
    关注金评媒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金融媒体 | www.jpm.cn 关于金评媒 加入我们 订阅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