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幻想任何救助了!”这次全球央行似乎铁了心

来源: 华尔街见闻 陶旖洁   

金评媒(http://www.jpm.cn)编者按:从纽约到东京,这一轮股市大回调似乎印证,央行政策的新纪元正渐行渐近。美联储官员对大跌的态度均是“不影响经济”,欧央行官员则明确警示,央行不是为满足市场而存在的,投资者需要适应利率上升。

在上周的全球股市大回调中,央行似乎在哪里都没有现身。

从纽约到东京,央行政策的新纪元似乎正在到来。尽管利率上升是这次股市大回调中的重要催化剂,但同以往“一恐慌就放水”的宽松时代不同,央行并未出面安抚市场情绪。

各大央行官员的讲话中似乎也显示,今天央行的第一考虑是经济,而不是市场。经济在好转,利率是时候该上升了,而廉价资金的好日子也将自此一去不复返。

央行官员:经济稳定比股市更重要

目前全球经济的同步回升,很大程度上“归功”于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后,美联储迅速提供的大量信贷资金,以及欧日等央行细水长流的现金注入。

但是当资产价格的盛宴来到高潮,经济强劲,股市攀高,央行也准备开始逐渐消退这种兴奋,收紧资金的水龙头,提高利率来防止经济过热的负面反应。

美联储官员对这一轮股市大跌的表态,就体现出他们更关心大跌对经济的影响,而非市场动荡本身——而他们的共识似乎是,美联储不必因此出手。

“我认为这基本上是一个市场事件,这类事件可以是健康的,”达拉斯联储主席Kaplan在置评周一标普大跌时指,“我不认为这会对经济产生影响。美国的2018年将是强劲的一年,我们正处于或接近充分就业,我仍然预计今年会有三次加息。”

纽约联储主席Dudley也在上周五提到,近日的股市下跌不影响经济展望,当前的下跌还不足以引起联储官员的担忧。他还称,若经济前景改善,2018年有可能加息四次。

费城联储主席Bullard提到,鉴于市场已经上涨了许多,且多时未有显著下跌,此次抛售显得格外明显。“上涨了40%的,比如标普科技板块,会在某时遭遇抛售。”

欧央行官员的态度则更加硬朗。欧洲央行管委、奥地利央行行长Ewald Nowotny,在周日的讲话中对流动性做出了明确警示。

“最近股市下跌是正常化现象,是合理的预警信号,显示股市不能始终维持上涨,”Ewald Nowotny称,“(下跌)背后,是市场预期央行将会更快加息,而这有是有一些充分的理由来支持的。美国正在扩张。不过,不得不说央行的任务不是满足市场,而是要保证整体经济的稳定。所以如果有必要,利率必须上升,市场也要适应这一点。”

对于欧洲央行的政策倾向,Nowotny称,欧元区的通胀仍有上行空间,因此欧洲央行依旧相对谨慎,但这种状况不会恒久持续。

“在可预见的未来,欧洲央行将会有加息需要,正如美国正在进行的那样。“

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欧元区已经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快速增长的经济体之一。不过,欧元区的通胀,如Nowotny所言还有上升空间,1月核心CPI的同比增速(初值)在1%,意味着欧洲央行收紧的步伐仍将缓慢。

亚洲方面,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拒绝对股市下跌过多置评,但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铃木人司提到,市场暴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有限。铃木人司的政策立场偏中性。

投资者需要习惯“央行救助”的撤场

最麻烦的状况是,投资者未能意识到升息会逐渐成为主流,反而偏信调整已经结束,更为疯狂地承担更多风险来鲁莽地进行投资活动。

正如华尔街见闻此前提到的,再多的VIX衍生品惨痛投资经历,也未能有效教育所有人。已经有部分交易员开始重拾“做空波动性“交易。

美银美林的衍生品团队提到,美银美林的资产压力临界信号Critical Stress Signal(CSS),在2月8日已经触发“Risk-off”(避险)。

有趣的是,过往几年里,CSS一直是一个逆向指标。因为市场面临的压力越大,反而越有可能是央行介入市场的时间点。当央行开始恐慌,市场就不再恐慌。如下图所示,阴影框中均为CSS压力高企的区间,但标普在其后都出现了上升。


dafb106a-00b8-4b27-adc0-e40716bd146b.png

这甚至有可能解释了上周五尾盘美股的反弹:尽管央行没有介入,但基于央行介入的先例,这种预期已经足以让市场自救。

问题只有,“先例”的维稳力度,已经越来越弱。

美银美林提到,利率和信贷的不确定性,以及央行在这种市场压力下的态度,依然是影响未来的关键因素。然而,如前所述,今天的央行们似乎铁了心,不会再轻易“心软”出手了。

“2016年压力信号最后一次释放以来,利率和通胀预期已经上升,新任美联储主席上位,而央行的态度也更加强硬,“央行利空”带来了不确定性。”

(编辑:杨少康)

来源: 华尔街见闻 陶旖洁

莉莉财经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扫码或搜索 "JPMMedia"
    关注金评媒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金融媒体 | www.jpm.cn 关于金评媒 加入我们 订阅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