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在线金融产品超市的发展历程及其未来

作者: 大文点金   

金评媒(http://www.jpm.cn)编者按:全面把脉线上贷款超市与线上理财超市,深入探讨助贷新规下贷款超市何去何从。

2013年下半年互联网金融创业热潮兴起后,很多平台对自己的长远规划都是打造在线金融产品综合超市。然而时过境迁,大多数线上平台距离这一步仍然遥远。真正走上这一步的,大多数则已经折戟沉沙,胜出者寥寥无几。

2017年11月中旬融360旗下的简普科技在纽交所的成功上市,一扫线上金融综合超市成长中的阴霾,更带来了智能金融的资本旋风。在线金融产品超市,是指依托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平台,将金融机构或类金融机构的各种产品和服务进行有机整合,向企业或个人客户提供的一种涵盖众多(类)金融产品与增值服务的一体化经营方式。就产品定位而言,大多在线综合金融超市或以理财类产品为主打,或以贷款类产品为主打。

理财产品综合超市:从银率网到陆金所

银率网于2007年进入中国,母公司为专做个人金融产品信息服务的纽交所上市公司Bankrate。银率网的商业模式是建立理财产品数据库,涵盖银行理财、利率、基金、保险、信托、黄金等各类产品,用户可在网站上获取理财产品咨询信息,但由于缺乏相应牌照支持具体的产品购买和款项支付无法在线处理,仍需通过产品供应机构的柜面或网银等渠道进行,这就导致银率网局限为单纯的信息展示平台而非真正的代销平台,只能以金融机构的广告收入构成主要营收。

而在国内金融市场尚未实现真正的利率市场化,同类金融机构之间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差异不大,本身也降低了投资人依赖银率网的信息进行选择的需要。后续由于国内P2P市场的火热,银率网开始切入P2P理财引流服务,尽管带来了一定的营收,却可能诱发较大的声誉风险。

陆金所成立于2011年9月,线上平台正式上线于2012年3月。其线上投资平台定位于60万—600万量级的中产客户群体以及机构投资人,每个投资人拥有一个虚拟账户,账户背后是各自独立的产品平台,对接平安集团旗下各金融牌照所能提供的理财产品

理财产品分四大类:(1)以标准化金融资产为底层资产,来源于基金、保险等;(2)以非标准化金融资产为底层资产,提供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后产品,部分来自平安体系;(3)以个人消费贷款为底层资产的P2P产品;(4)现金管理和二级市场(期限短、二级市场允许投资人互相交易)。

围绕个人投资人的服务主要以“平台费/上架费”的名义向提供相应理财产品的机构收费,同时对于现金管理业务收取个人投资者的交易手续费。围绕机构投资人的服务则主要以“投资顾问费”的名义收费。相比较而言,由于拥有相应的金融牌照支持,陆金所的产品线更为丰富,同时不再简简单单是信息展示平台,而更多起到了交易平台的作用,营收空间更为广阔

贷款产品综合超市:从数银在线到融360

在线金融产品超市的另一条发展思路在于成为贷款产品的搜索比价平台,该模式最初以数银在线为代表。数银在线于2009年正式上线运营,核心模式定位于多种贷款产品的在线平台,为中小企融资、个人贷款等金融服务产品提供在线融资服务。由于普惠金融的定位,数银在线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并与众多银行、担保机构建立了关联,先后获得A轮、B轮融资,公司整体估值一度高达5亿元。

但作为助贷平台,数银在线合作的银行仅有二十余家,与银行谈判的议价能力过弱,仅为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三的收费;纯粹线上贷款获客由于没有风控技术支撑,难以获取对于银行有价值的客户,而后期改变纯粹线上模式引入线下信贷员又导致用户规模增长的过程中人力成本费用激增。因此,数银在线长期处于营收失衡状况,依靠资本输血生存,不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2013年,大股东浙银资本宣布撤资,导致数银在线资金链断裂,企业陷入困境。

2011年成立的融360以咨询服务和贷款产品、理财产品导流业务起家,在打造在线综合金融超市的摸索道路上,逐步确定了以贷款推荐、信用卡推荐服务为主要营收的发展思路,完成四轮股权融资后成功上市。

在2015年、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融360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68亿元、3.56亿元和3.93亿元,其中贷款推荐服务占据绝大部分,占比分别为69.3%、67%和79.7%。招股说明书数据显示,简普科技平台共对接了257家银行、21家信用卡中心、10家消费金融公司、310家小额贷款公司、746家新兴科技金融服务提供商,以及其他金融服务供应机构,共发售超过10万个金融产品,覆盖了中国350多个城市。

关于理财超市与贷款超市的对比评价

银率网的母公司Bankrate本身具有交易功能,而银率网只是做成了行业研究与垂直媒体,完全不具有交易功能,营收空间极其狭窄。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在早期定位为综合理财超市,但此后转型上线的理财产品更多为自营产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真正能够不需要资质代销导流完成交易的大多是非持牌机构的资产。这些资产自身的信贷风险较高,平台导流存在较大的声誉风险,导流的微薄收益,带来的可能是潜在“刚兑”的风险。

平台化理财产品应当以风险程度更低的持牌金融机构产品为主,但平台销售持牌金融机构产品存在代销资质问题,此外这些持牌金融机构的产品大多存在合格投资人的界定,金融牌照匮乏以及以万元投资体量为主的大多线上平台并不具备发力持牌金融机构产品线上交易的基本条件。诸如陆金所这样的有平安集团支持的线上平台由于牌照齐备以及关联金融机构合格投资人线上迁移的优势,在发力线上综合理财超市方面具备竞争力。然而我们也注意到近期陆金所上架的资管产品逾期对于陆金所的负面影响,可见理财平台介入各类(类)金融产品代销与销售存在的潜在声誉风险之大。

相比较而言,贷款超市的模式相对简单,即针对客户的需求匹配最具竞争性的贷款产品。无论为持牌金融机构还是非持牌金融机构提供助贷,都不存在资质的限制。然而这种看似简单的买卖其实一点儿都不简单,具体体现在:

第一,线下的合作运营压力很大。在贷款合作机构的拓展中基本需要和(类)金融机构一家家谈合作,并且需要建立起与相应机构的贷款客户经理良好的合作关系。如果贷款合作机构较少,贷款比价以及智能优选都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合作的贷款机构足够多,贷款超市的存在才真正具有意义,后续的一些优化服务才有基础。这就好比早期支付宝在开展支付业务时和一家家商业银行逐个谈支付端口对接的工作,最初的价值并不大,但一旦形成合作机构规模后,这种线下合作的重运营已经构成了很强的行业准入门槛。正因为线下合作拓展的压力,一些在贷款用户获取流量入口方面具备优势的互联网企业往往选择的贷款机构竞价排名服务而非助贷服务。

第二,线上技术支撑要求高。在简普科技的创始人来看,简普科技的成功关键在于坚持了平台化、数据化、技术化、智能化的“四化”发展模式。对于放贷机构,简普科技提供互联网数字营销及信用预审方面的服务,尤其是基于人工智能的反欺诈确保了贷款客户是真真经过遴选的,但最终风控以及授信决策仍由银行执行。而对于C端用户,简普科技为其提供金融产品的搜索、匹配、推荐服务,提升客户体验,此外还大量开展了金融教育、行业报告、产品信息等内容服务,以增强获客能力以及提升客户粘性。正是因为智能推荐引擎大量应用了深度学习的算法、人工智能的算法,在没有增加人力投入的前提下提升了助贷机构对于放贷机构以及C端客户的价值,简普科技才没有招致数银在线成本提升与规模扩张几乎同比例的覆辙。在招股说明书中,2016年简普科技净利亏损2686.4万美元,净亏损减幅为7.2%,而2017上半年净利亏损723.5万美元,净亏损减幅达53.2%,盈利状态持续改善。

线上贷款超市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金融AI第一股,简普科技上市后却迅速下跌,第二日股价跌破8美元的发行价,最低跌至4.75美元,截至今日,股价反弹至6.8美元。简普科技的破发,一方面受美国股市整体调整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简普科技的合作放贷机构包括部分现金贷机构而国内现金贷企业监管力度加强有关。

现金贷的整顿固然会会使得相关贷款超市合作机构短期内会有所减少,但有三个因素会保证贷款机构合作源的存量基数:一是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以及消费金融公司等持牌放贷机构越来越依靠线上获客,尤其是线上信用卡申请这块的业务这些年激增;二是部分原现金贷平台会通过转型成为监管允许的放贷机构或借贷信息撮合主体;三是民营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网络小贷公司等持牌放贷主体批复的加快,形成新的合作机构源,这些机构在起步发展阶段都面临获客难题。

此外,从C端客户需求的角度看,利率市场化的持续推进会进一步加大持牌放贷机构包括“贷款期限、利息、是否需要抵押、身份要求、放贷时间”等关键指标的差异,用户通过在线搜索个性化金融产品的需求将快速提升。因此,有理由相信,网民购买金融产品会养成“货比三家”的习惯,贷款超市仍存在较大的市场成长空间。但由于只有合作贷款机构丰富、AI技术能力强的第三方平台才能真正体现出对于合作机构以及C端客户的价值,贷款超市行业将出现聚集效应,即少数几家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将主导整个市场。

但对于贷款超市模式而言,至少有两个方面的挑战需要引起重视:

第一,监管层对于助贷机构的规范。按照互金专整办141号文政策,与持牌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助贷机构不得在体外收费,也不得对于持牌机构提供兜底服务。这对于先前为持牌机构提供风控并进行兜底的部分助贷机构构成较大的转型压力,而对于纯粹助贷机构而言,也意味着必须持续提升对于合作的持牌贷款机构的价值,才能从持牌机构手中收取稳定的费用;

第二,政府对于个人数据信息的保护。人工智能的核心在于数据和算法,其在金融中的应用本质上是数据驱动的。在国内征信体系仍不健全的当下,针对借款人的数据获取尤其是个人借款人的数据获取存在较大的法律盲区,显性的和隐性的侵权广泛存在,政府在未来必然会强化管理。对于线上贷款超市而言,如何保障合法的数据来源以及合理的数据购买价格构成未来业务的一个挑战。

(本文作者陈文系北京大学新金融和创业投资研究中心研究员,百舸金融论坛发起人。该文应《金融博览》杂志约稿撰写。)

(编辑:杨少康)

大文点金
北京大学新金融和创业投资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金融学博士陈文,著有《P2P向死而生》《网络借贷与中小企业融资》等书籍。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扫码或搜索 "JPMMedia"
    关注金评媒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金融媒体 | www.jpm.cn 关于金评媒 加入我们 订阅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