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回归“PE打法”,机构蹲点价值投资机会

来源: 第一财经APP 周宏达   

金评媒(http://www.jpm.cn)编者按:12月5日,第一财经新三板年度峰会在北京举办,股转公司挂牌部总监李永春在峰会主题演讲时称,市场在2015年初的盲目投资行为已经减少,价值投资的理念正在逐步形成。

今年11月,三板做市指数跌破了1000点指数基准位,周二收于996点。随着新三板市场估值下行,与会嘉宾纷纷表示,新三板市场已经进入了价值投资的区间,一级市场投资机会正在来临。

由于市场地位仍不明确,新三板目前主要投资逻辑是pre-IPO投资,今年来全市场1223亿元定增融资中,有超过六成属于pre-IPO融资。企业和投资者通过IPO还是并购退出在本次峰会上引起热议。

新三板投资回归PE打法

景林资产新三板基金负责人李德刚周二在第一财经新三板峰会上表示,新三板市场预期已回归到合理的正常范围之内,接下来新三板对一级或一级半市场投资者的大机会即将来临。“我现在已经看到好的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接近了我们投资估值范围之内了。”

今年11月,三板做市指数跌破了1000点指数基准位,周二收于996点。

由于新三板制度建设放缓,三板做市指数在2015年4月触及2673点历史高位后,一直处于下行的趋势。今年4月以来,受到含三类股东新三板公司IPO审核政策不明朗等因素影响,三板做市指数不断创下连续下跌的记录,累计下跌幅度达15%。

据股转公司统计,目前新三板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大约位30倍,较2015年高峰时期的45倍左右已经大幅下调。

红土创新基金新三板业务负责人张剑斌在本次峰会上发言时称,“对于投资人而言,只要有好的企业,新三板市场里面永远都有机会。而且市场越是熊市的时候,对于投资者的机会越多,所以还是可以多多关注。”

根据《2017第一财经新三板年度价值报告》,截至今年11月底,新三板市场为中小企业累计完成定增募资金额1223亿元,全年融资金额有望与去年全年的1350亿元持平。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的定增融资中有753亿元为pre-IPO融资,占比约为62%。

李德刚认为,近年新三板投资逻辑已经从2015年类二级市场方式逐步转变为目前的PE市场的打法,从退出的角度看,投资的核心主题回到了pre-IPO。

“很多当时一些基金子公司、券商子公司等偏二级市场属性的资金进来市场之后,现在发现出不来了,所以投资者都去关注利润规模达到pre-IPO阶段的,因为觉得现在A股审核速度快,这可能成为三板唯一一个能够允许较大规模投资退出的路径。”李德刚称。

他认为,新三板仍是不断变化的市场,不能够静态看待,但是新三板提供了为股权投资机构遴选项目的平台,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信息不对称,让投资机构可以通过定增或二级市场交易买入公司股票

据股转公司统计,目前,创新投资基金(VC)、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持股的挂牌公司数量超过60%,2016年,共发生2001笔VC退出交易,其中1230笔通过新三板挂牌退出,占比61.5%;发生2625笔PE退出交易,其中1873笔通过新三板挂牌退出,占比71.4%。

股转公司挂牌部总监李永春在峰会主题演讲时称,新三板有利于畅通民间投资渠道,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支持实体经济。

“五年以来,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与投资方式在新三板市场逐步由投机性投资转变为价值投资。2015年初的那种盲目投资行为在逐步地减少,市场化的价值投资的理念在逐步形成,投资机构的投资方式、投资理念在逐步的回归本源。”他表示。

IPO还是并购,是个问题

李永春周二表示,上市公司收购挂牌公司日益频繁。新三板使得科技、人才等创新要素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流通、重整,有助于相关行业创新发展。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A股公司发起对新三板挂牌公司股权的并购案例超过168起,创下历史新高。其中,22家并购标的为新三板创新层企业。于是同时,今年有18家新三板公司正式登陆A股,完成首次公开发行。

新三板企业应该寻求被上市公司并购还是独立IPO在本届第一财经新三板峰会上引起热议。

中信建投证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李旭东在论坛讨论上称,“选择IPO这条路看似坦途速度很快,但是审核的压力山大。选择并购也不会顺利,被并购的每个企业家、实际控制人要越过自己的心理障碍,把企业卖掉要进行业绩对赌,还要越过估值的分歧等等。实际上做出选择都很难。”

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截至目前,今年有19家新三板拟IPO企业上会,其中多达9家公司被否,通过率仅略超过50%。

另外,虽然新三板企业估值已经回落,但是许多市盈率区间依然在20-30倍,与上市公司收购资产15倍市盈率中枢仍有较大差距,而部分投资者由于在市场高涨时期持有成本较高,并购退出意味着立刻出现亏损。

申万宏源证券场外市场总部总经理徐业伟在同一论坛上表示,新三板企业IPO不仅要满足净利润指标,也要符合规范性条件,面临严格的监管和更多的社会责任。他认为,如果新三板制度建设完善了,作为中小企业其实更加适合在新三板里面绽放。

至于何种企业适合走并购路线,徐业伟认为,“要有一技之长,这个长可以是利润,可以是技术,也可以是市场,也就是别人想并购它的理由。企业还要愿意被并购,不能够犹豫不决。”

《2017第一财经新三板年度价值报告》显示,今年上市公司主动并购新三板企业案例中的新三板企业的平均营收规模达2.56亿元,平均净利润为1223万元,并购的整体市盈率在20.3倍,低于去年平均24.2倍水平。

碧水源(300070.SZ)创始人之一、上届创业板发审委委员何愿平表示,新三板企业选择IPO还是并购要从企业自身角度务实看待。

他认为,最近IPO审核趋严,盈利可持续性是摆在拟上市企业面前的挑战。而新三板企业走并购是个不错的选择,对于上市公司,新三板企业较非挂牌公司正规得多,对于新三板自身,被并购可能形成巨大的协同效应。

(编辑:郑惠敏)

来源: 第一财经APP 周宏达

颜汐
金评媒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扫码或搜索 "JPMMedia"
    关注金评媒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金融媒体 | www.jpm.cn 关于金评媒 加入我们 订阅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