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储管理权争论未平 货政加剧地方债膨胀的争端再起

来源: 华尔街见闻   

金评媒(https://www.jpm.cn) 编者按:据澎湃新闻,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上周在财新峰会上表示,常备借贷便利(SLF)、抵押补充贷款(PSL)、中期借贷便利(MLF)和逆回购等新型货币政策工具造成地方政府性大规模债务膨胀。

近日黄奇帆呼吁外汇储备不该由央行管,称外汇占款挂钩基础货币发行,是中国金融脱实就虚的根源。但这一观点确却被央行研究所所长徐忠当面反驳称“空手套白狼”。

继外储管理权争论之后,有关货币政策工具是否加剧地方政府债务膨胀的争端再起。

据澎湃新闻,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上周在财新峰会上表示,常备借贷便利(SLF)、抵押补充贷款(PSL)、中期借贷便利(MLF)和逆回购等新型货币政策工具造成地方政府性大规模债务膨胀。

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后,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过去一年多来,外汇占款增速持续下滑,压制M2增速,央行更多依赖于降准和公开市场操作,运用新型政策工具对冲货币创造缺口。

于学军分析称,过去的基础货币投放可以到达实体企业,而新工具通过在公开市场金融机构进行操作,更多到政府主导的投资和房地产开发等领域,本意是缓解地方偿债压力,促使地方政府财政可持续,但却造成地方政府性大规模债务膨胀。

但反方却认为上述观点十分牵强。

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前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博士近日在接受上海证券报专访中指出,创新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目的是为市场提供适度的流动性和调节市场利率:

谁也无法判断,通过使用某个货币政策工具,降低了短期利率几个基点,就一定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负债。其中一些工具是针对国务院要求的支持三农、小微和棚改等项目的,支持了实体经济的某些薄弱环节。

马骏认为,近年来,许多地方债务扩张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影子银行和PPP等模式进行变相负债,与银行表内贷款的关系已经弱化。他表示,要解决地方政府过度负债的问题,关键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地方政府追求过度负债的冲动。

地方债是我国金融领域的风险点之一。自2009年我国地方政府债券之门正式开启后,地方政府融资需求日益扩张。据招商证券,2015年以来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大幅上升,2015年累计发行38,350.62亿元,为2014年发行规模的858.77%,2016年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进一步增加到60,428.40亿元。

2017年以来,我国地方债的发行规模有所降低,发行进度也有所减缓。今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显示,除了5月、7月和9月外的其他月份发行规模均小于去年同期,前三季度总计发行35,316.59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0.53%。

(编辑:田跃清)


来源: 华尔街见闻

企业新闻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扫码或搜索 "JPMMedia"
    关注金评媒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金融媒体 | www.jpm.cn 关于金评媒 加入我们 订阅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