绷紧防范金融风险这根弦

来源: 金融时报 作者:李珮   

金评媒(https://www.jpm.cn)编者按:金融风险一旦发生,其社会影响相当广泛。因此,金融行业必然成为备受关注的重点行业。今年以来,监管部门与执法部门频频使出重拳,加强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风险整治工作。

从“e租宝”事件到校园现金贷风波,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兴起以来,就一直被视为风险多发之地。

互联网金融作为传统金融的一个有效补充,在促进社会资金流动、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降低行业整体融资成本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影响。然而,在行业发展初期,一部分互联网金融机构或平台重规模不重质量,盲目扩张,更有甚者,打着“互联网金融”和“普惠金融”的幌子,进行非法集资、诈骗活动,严重扰乱了行业的正常秩序。

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而言,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防范金融风险显得尤为重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近日,监管部门、执法部门、自律组织对金融风险问题再度密集发声,引发社会对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高度关注。

1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发布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为《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撰写的文章《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文中再次重申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这一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并强调科学防控风险须把握的四个基本原则,要“一手抓金融机构乱搞同业、乱加杠杆、乱做表外业务、违法违规套利;一手抓非法集资、乱办交易场所等严重扰乱金融市场秩序的非法金融活动。”

针对互联网金融风险问题,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书春日前表示,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还面临着经营风险、合规转型风险以及风险处置次生风险这三大风险。在行业基础设施建设、监管体制完善、法律制度体系完善建立、消费权益保护等方面仍存在挑战。

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已不再局限于P2P网贷、股权众筹、数字货币、移动支付、大数据征信等业态的发展。由于掌握着场景、数据与技术的先发优势,互联网金融行业开始介入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与之加速融合发展。然而,在科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金融领域并蓬勃发展的同时,金融风险的外溢性、集聚性与隐蔽性问题正日渐凸显。

数字金融、智能金融的兴起,将互联网行业带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在网络数据急速膨胀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尖端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金融领域。但技术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对就业结构、法律规范、道德伦理等社会关键要素产生冲击,还给个人隐私、个人权益带来了负面影响。高性能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在为金融行业带来巨大进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个人信息泄露、黑色产业链等问题也屡见不鲜,技术本身存在的安全隐患也是不容忽视、值得担忧的问题。

金融风险一旦发生,其社会影响相当广泛。因此,金融行业必然成为备受关注的重点行业。今年以来,监管部门与执法部门频频使出重拳,加强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风险整治工作。9月4日,央行联合七部委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全面停止了ICO数字货币交易。11月7日,公安部也在官方网站发布公告称,将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研究出台意见,进一步加强打击金融犯罪。公告指出,将重点打击非法集资犯罪和涉及互联网金融、证券期货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突出经济犯罪活动。

日前,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正式成立,并明确了分析研判国际国内金融形势,做好国际金融风险应对,研究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处置和维护金融稳定重大政策等五个方面的职责,强调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健货币政策,强化金融监管协调,提高统筹防范风险能力,更好地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更好地保障国家金融安全,更好地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国家对于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在政策防范的同时,人们也注意到新技术的完善和应用,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监控起到积极作用。技术的应用极大程度地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与效益,改善了以往金融领域存在的产品同质化、身份认证、服务触达性不足以及成本较高等痛点,特别是利用深度学习、图计算、生物探针等人工智能技术,简化了信贷审核与授信环节,实现了高效的无人工审批与放款,提高了信贷审核效率,降低了坏账率与信贷成本,进一步提升了风控管理的及时性与精准性。人工智能时代,尖端技术的应用在大规模解放劳动力的同时,也为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控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技术支持。

在经历了爆发式发展之后,互联网金融行业正趋向理性,在多项行业政策、法规的指引下,逐步走向规范发展的新整肃时期。拥有“互联网”与“金融”双重基因的互联网金融行业,隐藏着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等多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始终是摆在机构面前最为核心的问题。在新时代下,互联网金融机构只有坚守底线、敬畏风险,加强风险管控,提高风险识别与化解能力,始终绷紧防范金融风险这根弦,才能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普惠价值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编辑:杨少康)

来源: 金融时报 作者:李珮

莉莉财经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扫码或搜索 "JPMMedia"
    关注金评媒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金融媒体 | www.jpm.cn 关于金评媒 加入我们 订阅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