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银行抢滩养老理财,中长期产品仍匮乏

   

金评媒(https://www.jpm.cn)编者按:虽然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开发了诸多的针对老年人养老的专有金融产品和服务,但这些产品和服务大都是打着养老的旗号而推出的大众化金融产品,往往缺乏长期计划来应对未来养老生活需要。

文/时代财经 黄婉银

近年来,民间养老理财频频曝出诈骗案例,成为金融诈骗的重灾区,并因此引发监管部门的关注和规范。

日前,证监会发布《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拟在公募基金中推出“养老目标基金”这一全新的基金品种,多家银行也推出了相关养老理财产品。不过,当前多数养老理财产品与银行其他保本型产品并无明显区别,同质化严重,中长期产品较为匮乏,亟待解决。

基金、银行发力养老金融

据了解,本次征求意见稿对养老目标基金的产品类型、投资策略、封闭期、资产配置、投资标的、基金管理人及基金经理、费率等方面做了规定。

产品类型上,意见稿明确规定了养老目标基金应当采用基金中基金(FOF)形式 ,投资策略上应当采用目标日期策略或目标风险策略。另外,还需采用定期开发的运作方式或设置最短持有期限,且封闭期不短于1年。

除了基金公司,保险、银行、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也均开展了养老保障理财业务。据华创证券统计,银行系养老保障产品发行数量最多,2016年新发行391只,较2015年同比增加96%,且呈现快速上升态势。而截至2016年末,基金系养老理财产品共16只,远低于银行系。在产品规模上,银行系养老理财产品规模在2016年已达到2636亿元,在广义养老保障理财市场中占比46.60%,仅次于保险系。

“保险系、银行系的养老理财产品都普遍是中低风险类型的,这也符合中老年客户群体稳健、安全第一的投资策略。而且相比基金、信托来说,保险、银行这些传统渠道受众客户更多,信赖度也较高。”一位券商非银分析师对时代财经表示。

中长期产品匮乏

虽银行系产品数量众多,但据时代财经了解,其多数均为保本型产品,与目前市面上普通的保本型理财产品并无明显区别,银行与银行间的产品特色区别也不鲜明,同质化较为严重。

近日,某股份制银行就推出了一款称为“中老年专属理财”的产品。该产品实行利息每月提取机制,预计年化收益率近4%。根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产品实质为按月付息的个人大额存单,产品存续期间,银行按月根据约定利率向客户给付利息,产品到期后给付产品本金。以三年期定存为例,在这种模式下,投资人能提前三年享受到本金利息带来的收益。

上述分析师告诉时代财经,多数银行系养老理财产品实际上就相当于短期理财产品,类型上主要以流动性产品和固定收益产品为主,没有长期属性。另一方面,从投资门槛、收益上面看区别也不大,“养老”特色不明显,很少有对应的增值服务。

作为养老理财市场的另一重要战场,保险系主打的期限产品也基本不超过3年,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商业养老理财市场缺乏较长期限的产品。

《养老金融蓝皮书: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7)》指出,虽然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开发了诸多的针对老年人养老的专有金融产品和服务,但这些产品和服务大都是打着养老的旗号而推出的大众化金融产品,往往缺乏长期计划来应对未来养老生活需要,偏离了老年群体的需求导向,大量潜在的养老服务金融客户的金融资产只能选择低利率的银行储蓄。

另一方面,这也受我国居民传统观念束缚。当前,中国居民主流的养老观念仍是通过自身储蓄或家庭养老,商业养老意识较为淡薄,对养老理财产品的风险偏好也非常低,这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内养老理财市场的发展及产品的多样化。

报告指出,养老理财产品需要有针对性和创新性,可以通过不同年龄阶段的特性,根据其风险承受能力的不同,创建不同的养老服务金融产品,满足多元化的养老金融服务需求。

(编辑:郑惠敏)

时代财经
时代财经从企业新闻出发,及时客观的报道企业的资本动态,人事变局以及模式解读,为企业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讯。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扫码或搜索 "JPMMedia"
    关注金评媒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金融媒体 | www.jpm.cn 关于金评媒 加入我们 订阅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