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调查 | 风暴中的趣店,消费分期恐难成“救命稻草”

作者: 时代财经   

金评媒(https://www.jpm.cn)编者按:当前整个消费分期市场已被巨头逐步分食,格局雏形初现,后发力者趣店能否站得稳脚跟?

时代财经APP记者 唐汪凯

从上市首日大涨46%到此后一度跌破发行价,赴美上市后的短短十天里,互金公司趣店(QD)因现金贷业务涉嫌暴利而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股价也遭遇了一番“过山车”,至今仍未走出舆论漩涡。

监管对现金贷行业的关注也接踵而至。据媒体消息,中国监管机构正考虑加强对现金贷公司的监管,对于存在违法行为的公司予以关闭取缔。这也意味着,以现金贷为主业的趣店,未来或将面临诸多来自政策层面的风险。

现金贷业务“前途未卜”,趣店试图在消费金融领域扳回一局。据媒体援引知情人士透露,趣店正在大力布局电商消费金融业务,消费分期能否助力趣店打一“翻身仗”?

据时代财经调查了解,相较饱受争议的现金贷业务,趣店消费分期业务同样存在着诸多疑点与问题,如商品质量、实际利率、坏账风险等。更值得关注的是,当前整个消费分期市场已被巨头逐步分食,格局雏形初现,后发力者趣店能否站得稳脚跟?

就上述相关问题,时代财经向趣店方面发函咨询,但截至发稿仍未获得对方回复。

商品质量成“暗雷”

据了解,趣店集团旗下“趣店”、“来分期”两款移动端应用均具备商品分期功能,而支付宝界面的“来分期”入口则是趣店获客的主要来源。

近日,有趣店用户向时代财经反映,在趣店旗下分期商城“来分期”购买产品时,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次品或假货问题,业内称此类情况为“翻车”。一位分期购买手机的用户表示,前不久自己在趣店旗下“来分期”商城上购买了一部iPhone 6S plus,但收货时却发现竟然是一个手机模型及一堆螺丝。在多次与客服沟通无果后,该用户正打算向工商部门举报。

472d0002c5ca7af71c74.jpg

“来分期”用户收到的手机模型(图片为用户提供)

另外一位有着类似遭遇的消费者也向时代财经透露,她在“来分期”商城分期购买了3000多元的GUCCI皮带,原本打算作为礼物送人,但收货后却发现,其中既没有发票,也没有商品包装,这让她对商品真伪产生了质疑,遂提出了退货的要求,但申请退款时却被趣店方面拒绝了。

客服方面给出的说法是,因产品真伪、质量方面有疑问而需退货的,需消费者自行将产品送至检测机构进行鉴定,出具纸质鉴定报告并盖章,然后将商品与报告拍照上传至指定邮箱,等待工作人员审核后,再视具体情况予以办理退货。繁琐的退货流程让不少用户觉得“难以接受”,售后体验太差。

事实上,早在今年年初,就有媒体报道“来分期”多次售假的问题,趣店彼时给出的回应是“来分期作为第三方平台,为商品供应商提供导流。在选择供应商时,有严格的审核标准。而供应商在入驻时需缴纳20万元的正品保障押金,且与来分期签订免责条款,假货问题由供应商承担,严格执行假一赔十的政策。目前来分期平台在售商品都由拥有正规授权文件的供应商发货,可保障商品的品质。”

然而,时至今日,趣店平台上述问题(包括商品质量与投诉未果等)依然没能得到有效改善。据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接到的用户投诉显示,趣店遭受投诉的问题集中在收取的首付金额不退、退货退款难、订单取消难和商品质量差等。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年(上)中国电子商务用户体验与投诉监测报告》,今年上半年来自趣店集团用户的投诉占互联网金融整体投诉的比重为2.04%,用户满意度较差。

实际利率有多高

商品质量问题令平台品牌形象蒙上阴影,也间接导致了坏账风险的提升。

“分期产品质量问题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一个是退货率,一个是质量与坏账之间的相关性。”有消费分期平台从业人士告诉时代财经,质量问题导致用户还款意愿降低,从而造成坏账。尤其是当售后渠道不通畅时,用户更加不愿意为问题产品买单,这种相关性则更强。

除了质量问题形成的坏账外,趣店主营的3C类业务也是坏账的高发区。

华南某互金平台负责人曾刚(化名)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消费分期种类很多,其中坏账率较低的模式有教育分期、装修分期等,其消费场景比较确定,贷款人资质也比较好。但像3C分期则坏账率比较高,因为iPhone手机之类的商品变现比较容易,所以骗贷可能性也更大,坏账最高的现金贷产品,M1(指在未还款的第二个账单日到第二次账单的最后缴款日之间的时段)出现坏账率在30%左右。

“趣店公布的坏账率仅在0.4%左右,这一数据是远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甚至低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曾刚称。

这一坏账率也遭受不少分析人士的质疑。不过,据媒体援引曾尽调过趣店的投资者透露,之所以坏账率很低,是因为趣店在上市之前就把部分不良资产剥离给了部分合作的放贷机构和催收公司。

上述消费分期平台从业人士表示,与现金贷类似,消费分期业务也要看利润贡献率,不少分期平台正是通过高利率来覆盖高风险。

时代财经注意到,“来分期”商城存在不少价格明显高于其他电商平台的商品。以时代财经随机选取的一款苹果手机为例,在京东商城上,“iPhone7 4G 黑色全网通(32G)”售价为4278元,而在“来分期”商城该款手机售价为4888元,高出前者610元。更值得注意的是,4888元仅为手机价格,在趣店分12期购买此款手机,总需花费5892.72元,其中1004.72元以服务费的名义收取。

31b7000efd1a2c6589ff.jpg

同款手机在不同平台的标价(左为京东商城,右为来分期)

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趣店金融服务费(包括现金贷和商品分期业务)收入占总营收88.1%,商品价差收入占8.8%;2017年上半年,金融服务费收入占83.3%,商品价差收入占13.7%。价差指的是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的价格差额,虽然收入占比不大,但处于逐年上升趋势,而且利润可观。

金融服务费是趣店实现高增长的关键。以上述手机为例,时代财经按照售价4888元,消费者分12期,月供491.06元计算,其年化利率为20.6%;但根据一款名为“内部收益率IRR计算器”的微信小程序计算,其年化IRR达到了42.58%,超过了法定36%的红线。

所谓内部收益率(IRR),指的是根据现金流计算得出的收益率。在借款人开始分期还款后,以尚未归还的部分为本金基数重新计算利率。

“最高法院的相关文件只规定了利息的上限,没有规定服务费和管理费及其他违约金的上限。实践当中许多平台在交易设置时把年利率控制在36%以内,”北京寻真律师事务所王德怡律师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而违约金、管理费、服务费等名义叠加的收费十分高昂,导致借款人实际支付的借款成本远远超出红线。”

王德怡认为,这是现行法律法规有待完善之处,建议应明确划定借款人所应承担的总借款成本的上限,而非仅仅为利率设定上限。

尴尬的处境

消费分期能否取代现金贷,成为趣店新的增长点吗?

据曾刚分析,趣店产品分期业务与现金贷一样,资金主要来自于助贷模式。趣店给银行或信托等资金方提供借款人信息,然后资金方提供资金,趣店对风险进行兜底。

“这种资金主要来自三个渠道。一是商业银行、消费金融等银行业合作机构提供信贷资金;二是趣店通过更复杂的信托模式募集信贷基金,其规模高达137.63亿元,这也是助贷模式中最主要的模式;三是表外业务部分,2016年底趣店与私人资本合作,将部分优质资产打包转让给P2P等机构以获得资金。在这一模式中,P2P平台并不穿透接触直接借款人,借款人仍然需要向趣店还本付息,再由趣店向平台支付本金及费用。”曾刚说。

而伴随着现金贷业务陷入舆论质疑,扮演“输血”角色的银行、信托等持牌金融机构态度愈趋谨慎,趣店或将面临资金链收紧的压力。据悉,目前部分银行已停止为年化利率超过36%红线的平台提供资金,近期也有信托公司与现金贷平台中断合作。

除了经营方面存在不确定性外,趣店的产品分期业务还要面对来自市场的激烈竞争。

今年4月,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显示,当前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接近6万亿元,如果按照20%的增速预测,消费信贷的规模到2020年可超过12万亿元,将成全球最大的消费金融市场。

不过,随着各方主体蜂拥进入,消费金融已然成为一片红海市场。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从事消费金融业务的公司超过300家,主要包括银行系、产业系及互联网系。其中,趣店所属的互联网系覆盖面最广、用户群体最大,但依靠流量优势建立起来的市场,也更容易被巨头垄断。

目前,阿里、京东旗下的蚂蚁花呗、京东白条分期业务都已成熟。而根据《2017年(上)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目前国内将近90%的电商市场已被阿里、京东占据。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第四季度,阿里新增了4300万移动月活跃用户数,目前共有4.93亿月活跃用户数。京东财报则显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过去12个月京东活跃用户数同比上升46%,达到2.266亿。而根据趣店招股书,截至2017年6月30日,趣店累计注册用户近4800万,其第二季度单季度活跃用户数558.8万人。

值得关注的是,同为竞争对手的蚂蚁金服同时也是趣店现金贷和分期业务的主要获客渠道以及风控服务提供商。风控方面,趣店依靠芝麻信用分及淘宝收货信息等进行审核;获客方面,据招股书披露,支付宝作为中国领先的网络及移动端支付服务提供商,为趣店在各个界面提供了用户导入端口,进一步促进了用户的高速增长。

而作为趣店背后的“靠山”,蚂蚁金服实际上只占趣店股份的12.8%,为趣店第五大股东。此外,趣店招股书还声称,若蚂蚁金服市场地位或品牌受到损害,也将对趣店的品牌产生影响。

一方面需要与巨头竞争,同时业务又依赖潜在竞争对手,趣店企图通过消费分期开辟新战场,需要克服的困难还很多。

(编辑:郑惠敏)

时代财经
时代财经从企业新闻出发,及时客观的报道企业的资本动态,人事变局以及模式解读,为企业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讯。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扫码或搜索 "JPMMedia"
    关注金评媒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金融媒体 | www.jpm.cn 关于金评媒 加入我们 订阅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