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丝剥茧式监管 现金贷“马甲”能否被穿透?

作者: 丁丁金服   

金评媒(https://www.jpm.cn)编者按:分析人士认为,可对现金贷平台进行穿透式监管,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透过现金贷金融产品的表面形态看清业务实质,根据业务功能和法律属性明确监管规则。

近期,以现金贷为业绩支撑的新金融公司赴美上市成为业内关注焦点。据证券时报报道,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金贷整体规模约在6千亿到1万亿元之间。2017年前7个月,全国短期消费贷款新增1.06万亿,是去年同期的3倍,也超过去年全年的增长量,其中很大一部分贡献就是现金贷。目前,现金贷平台没有确切统计数字,很多平台可以说藏在冰山之下,初步估计现金贷平台至少2000家。

然而,在看似现金贷业务火热的背后,却暗藏了实际利率畸高、风控缺失、暴力催收、高坏账率、信息披露不透明、隐形加杠杆等多重风险,也存在对年轻消费人群错误性诱导等合规问题。

当前,“实质重于形式”的互联网金融穿透式监管已渐入正轨。何为穿透式监管?很多人将其定义为,透过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表面形态看清业务实质,“打破‘身份’的标签,从业务的本质入手”将资金来源、中间环节与最终投向穿透连接起来,甄别业务性质,根据业务功能和法律属性明确监管规则,以此实现穿透式监管。

而今,随着现金贷事件的发酵,分析人士认为,或可借鉴对P2P和ICO监管的经验,以抽丝剥茧的方式深入其业务实质和实际盈利模式,对日益演变为暴利“高利贷”的现金贷进行穿透式监管。

何为现金贷?业内人士认为,现金贷指纯线上、不限用途的小额信用贷款业务,是目前炙手可热的消费贷的主要部分,实际上,它也是P2P、民间借贷的变种。我国现金贷快速增长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式发展,很多人通过手机下载APP即可申请,贷款的易得性大大增加了年轻人群的借款意愿。

但需要注意的是,现金贷的最大风险是实际利率畸高,暴利有演变为高利贷的趋势。而现金贷的“高利贷”暴利,也吸引了包括商业银行、电商巨头、消费金融持牌机构、互联网金融公司、P2P、小贷公司在内的各路资本的抢食。尤其是上市公司和互联网公司也跨界分食现金贷这一诱人蛋糕。

在资本市场研究人士看来,除实际利率存在畸高现象外,一些现金贷平台还存在这些问题:其一,风控缺失,坏账率高。一些现金贷平台坏账率达20%。在坏账率较高的情况下,存在往往通过不合理的高利率覆盖高坏账率的情况,导致平台无视贷前风控,随意放贷。其二,恶意运营。该种现象主要表现在借款人不逾期但采取利滚利计息方式让借款人陷入负债危机的怪象。一旦借款人逾期,平台将收取高额罚金,同时采取电话“轰炸”其亲朋好友或暴力催收等手段。其三,信息披露不透明,故意诱导借款人。市场中不乏一些平台以日息、月息作为宣传口径,而故意隐瞒较高的年化利率,同时对客户隐瞒管理费等各种变相收费。

目前,对于现金贷应该如何监管?分析人士认为,可对现金贷平台进行穿透式监管,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透过现金贷金融产品的表面形态看清业务实质,根据业务功能和法律属性明确监管规则。

事实上,按照穿透式监管原则,现金贷平台同样适用民间借贷24%和36%上限的法律规定。民间借贷实际的年化利率,包括贷款利率、服务费等,是加在一起计算得出的。由此,现金贷业务不管披着什么“马甲”,有多少知名互联网巨头参与,在目前也需同样遵守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定。

不过,在分析人士看来,现金贷以短期借款为主,目前的民间借贷利率规定对其来说可能偏低。但可借鉴美国发薪日贷款的监管原则:出借人需确保借款人有偿还能力、限制出借人试图发放再贷款或者再融资的方式给借款人还钱、建立监管报告机制,且或需研究低风险且长期贷款选项策略。(文章来自丁丁金服,禁止转载)

(编辑:郑惠敏)

丁丁金服
丁丁金服,风投系车贷平台,良好资金回报率帮你财富增值,快速投融资信息撮合匹配助力小微企业资金周转。真实透明,事实说话,过来唠唠嗑又何妨,丁丁金服微信jnddjf 。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扫码或搜索 "JPMMedia"
    关注金评媒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金融媒体 | www.jpm.cn 关于金评媒 加入我们 订阅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