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被定性,为何中国大爷大妈们总嗅不到“风险”来临?

作者: 小刀马   

金评媒(https://www.jpm.cn)编者按:一度时间,只要有潜在的投资“机会”的项目,几乎都能看到中国大爷大妈们的身影,以至于出现了一批“诈骗”机构,专门挑选35-55岁的中年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欺诈”。因为他们有一些闲钱,希望自己的财富增值,又缺乏相关的金融知识,容易听信别人,直到上当受骗,往往是怀揣着“一夜致富”的梦想,结果却是步入了血本无归的宿命。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谁都没想到ICO的监管会来得如此猛烈,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发文认定: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应当立即停止。几乎是“一刀切”的模式,给曾经如火如荼的ICO直接画了一个句号。央行等联合发布公告表示:代币发行融资是指融资主体通过代币的违规发售、流通,向投资者筹集比特币、以太币等所谓“虚拟货币”,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从事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已完成代币发行融资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做出清退等安排,合理保护投资者权益,妥善处置风险。这也是在ICO经过短暂的高潮之后的一次集体清退,至此ICO的性质已经被明确界定。

曾几何时,黄金的大涨造就了中国大妈们的国际形象。因为中国大妈一度出手抢购黄金,致使黄金的市价涨了不少,不过昔日参与抢购黄金热潮的中国大妈们,多数是站在了相对高位,数年基本没有解套,后来黄金更是一度下跌,步入漫漫熊途。当然,出于对黄金本身的喜爱,以及传家宝似的一种投资理念;对于中国大妈们来说,并不以为然。事实上,很多人在抢购实物黄金的过程中,也并不是要马上出手,投资的意味有一些,但不是全部,更多的是作为一种“信物”要进行传承的。这是我们这个民间投资群体固有的一种思维模式,无可厚非,也务须指责。 

再后来,我们又听到了很多中国大爷大妈们参与了P2P、保理、抵押、质押、信托、众筹、典当等等打着互联网旗号的理财模式。但很快,我们在街面上经常能看到一些所谓的投资公司纷纷被查封,跑路潮风声鹤唳,很多大爷大妈们几乎是血本无归。由于是不受保护的一种投资理财模式,真可谓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更多的投资者都是纷纷陷入了非法集资的大坑,无法自拔。再后来,还传出中国的大爷大妈们也参与了比特币的投资,再到如今的ICO等等,都或多或少地看到中国大爷大妈们的身影。一度时间,只要有潜在的投资“机会”的项目,几乎都能看到中国大爷大妈们的身影,以至于出现了一批“诈骗”机构,专门挑选35-55岁的中年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欺诈”。因为他们有一些闲钱,希望自己的财富增值,又缺乏相关的金融知识,容易听信别人,直到上当受骗,往往是怀揣着“一夜致富”的梦想,结果却是步入了血本无归的宿命。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当然,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的投资渠道是何等的匮乏。 

前几日,关于ICO被监管的消息甚嚣尘上,很多人都开始把目光聚焦到ICO监管方面来了。其实不仅仅是我们国内,包括美国市场,对于ICO都开始审慎对待,因为潜在的风险的确不小,存在着非法集资的圈套也是不少,很多打着巨额回报噱头的招揽投资的模式和以前的诈骗是何其相似。于是,我们看到一轮严厉的监管真的来了。央行等七部委发布的联合公告彻底关闭了ICO的大门,这一次没有商量的余地,我们只是在担忧投资者的资金是不是都可以被“追回”? 

事实上,在公告下发之前,我们就已经看到一些平台开始了“自查”,ICO项目平台ICOINFO宣布暂停所有ICO(首次代币发行)业务,比特币中国也暂停ICOCOIN(“ICO币”)交易业务。ICO币在92日暴跌近36%,总流通市值在24小时内蒸发约244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6亿)。众所周知,ICO投资的是数字资产,是对传统VC/PE机构投资的一种补充。有人表示,“目前ICO的估值普遍比私募股权融资要高三到五倍,后者只能拿到2000万的话,ICO筹到5000万到一个亿都有可能。而且ICO速度很快,谈好之后三到五天钱就到账,私募基金尽调等环节走下来,两三个月不止。” 

在这样的利益驱使下,那么风险显然就是非常“高危”的,一旦出现“疏漏”,那么受到的损失和系统性风险显然也是巨大的。因此央行才会出重拳快刀斩乱麻,直接给ICO定性,并且明确监管责任。在定性之前,我们已经能够看到,ICO主要存在的风险包括:一是项目发起方的风险。最明显的就是骗局、非法集资、卷钱跑路等风险;二是过度数字货币化陷阱,当越来越多鱼龙混杂的项目进来之后,公司不停地发行数字货币,造成过度数字货币化和不正常“暴涨”;三是技术虚无主义。现阶段绝大多数ICO项目都缺乏实质性创新,多是采用拿来主义,把比特币、以太币等几个主流的区块链的优点或特征进行简单重组。

众所周知,近年来,诈骗性项目层出不穷,打着ICO的幌子搞加密虚拟货币传销,搞起了庞氏骗局,和P2P火爆时e租宝们打着P2P的幌子搞“互联网理财”如出一辙。相比P2P行业当时20%的年化收益率,打着ICO幌子行传销之实的传销项目可以打出200%甚至2000%的收益率,显然风险和危害更大。各种“币”案的层出不穷,也加速了央行的这次快速出手。而大爷大妈们往往成为最后的“顶杠者”,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经不住忽悠;其二是缺乏相应的金融知识;其三是梦想着一夜暴富;其四是缺乏有效的投资渠道;其五是对自己未来养老的无奈甚至惶恐,促成他们寻求更多更快的可以带来“财富增值”的机会,孰料是进入一个又一个圈套,最终赔了一个血本无归,这才是最大的悲哀。绝对的利润其实也意味着绝对的风险,这本身也是一种默认的规则,在这方面,监管其实来得正是时候,起码可以避免更多的投资者被忽悠进来。

以上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金评媒立场。金评媒独家,禁止转载。
小刀马
长期专注IT发展,关注互联网金融演变,P2P网贷的积极参与者,中国资本市场的积极参与者。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扫码或搜索 "JPMMedia"
    关注金评媒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金融媒体 | www.jpm.cn 关于金评媒 加入我们 订阅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