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商业银行打开正门也无解

作者: 理财之家   

银行的回归,是要为校园贷续命吗?银行当年的扩张计划是要重启了吗?传统金融接替互联网金融,这是一场接力,还是一次变道?

时隔8年,银行的大门终于又要为大学生们打开。媒体消息,银监会掌门人郭树清在最近的一次部门内部会议上,提出商业银行要为大学生打开正门,这预示着商业银行将重拾校园信贷这块阔别多年的禁地。

理财之家小编还依稀记得2009年,银监会一纸公文,叫停校园信用卡,国内各大银行随后相继终止了大学生信用卡的审批。这场以2002年招商银行发放第一张大学生信用卡为肇始的校园信贷扩张,戛然而止。

现在,在互联网金融畸形发育出的校园贷被严厉打击整治之际,银监会重新为商业银行解禁,提出要为大学生们打开正门。

银行的回归,是要为校园贷续命吗?银行当年的扩张计划是要重启了吗?传统金融接替互联网金融,这是一场接力,还是一次变道?

欲望并不等同于有效的市场需求

那么多的大学生,为了借钱,连拍裸照都不怕,甚至同时在好几家平台借。有人说,这说明了大学生群体强烈的金融需求,有需求就应该有供给,存在即合理,堵不如疏。

但理财之家小编想说,如果你知道,这些借来的钱,有44%用于旅游休闲,有12%用来买奢侈品,你还会认为这种需求是应该被供给被满足的吗?

11.jpg

这哪里是什么金融需求,这明明不就是欲望嘛。如果这样的需求也应该被满足,那我觉得我自己也有强烈的金融需求,也急待被疏导。

欲望谁没有啊,关键是你有能力为你的欲望买单吗?如果没有,那就不是有效的市场需求。

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依靠家庭维持生活,那些未被满足的消费需求,通常已经超出了自身家庭的经济能力,所以也就不是有效的市场需求。

剔除掉校园贷中无效的欲望成分,校园贷的市场空间还剩下多少?

大学生是违约率高达,29.84%的高风险群体

即便是那些用途合情合理的借款需求,比如参加培训等用来自我提升的生产性资金需求,对于银行来说,也是很棘手的难题。

大学生是一个信用记录完全空白的群体,银行根本无从评估他们的信用风险,又加上大学生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作为抵押,所以,银行贷款给大学生,是冒着相当大的风险的。

国家助学贷款常年保持很高的坏账率,也早就证明了这一点。从1999年运行以来,国家助学贷款就常年处于高违约率的状态。财政部的统计数据显示,银行助学贷款的不良贷款率达11.47%,部分违约严重的地区,违约率甚至高达29.84%。

对比商业银行2016年整体1.74%的不良贷款率,理财之家小编不得不说,大学生显然是高风险群体。

商业银行不是做慈善,面对高风险人群,银行要么选择不贷,要么只能是提高利率来覆盖风险。如果是后者,那就又回到现在校园贷的老路上来了,高坏账导致高利率,高利率又导致高坏账,还是恶性循环,死结仍然没有被打开。

当年银监会叫停商业银行的校园信用卡,就是看到了大学生坏账率的攀升,选择了主动退出这个恶性循环。

校园贷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时至今日,大学生群体的高风险性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校园贷被人诟病的问题,商业银行也同样无法解决,而为了避免招致高利贷的指责,为了避免高利贷引发的种种乱象,商业银行最后的选择也只能是不贷。

所以,商业银行这样的正规军重返大学校园,这当然是好事,但这并不意味着校园贷生命的延续,这不是一场接力。

正如风口浪尖的“2345贷款王”这个现金贷平台,刚刚在回应高利贷指责时所言,“理财之家小编想问,如果所有的现金贷都执行借款利率不高于36%这条红线,那行业将无法存在”。

金融的核心就是风险定价,高风险必然意味着高利率,无法消除高风险,却又要求低利率,那是不可能的,那样的产品和行业是无法存在的。

同样,当正规金融机构重返校园,互联网金融语境下的“校园贷”,很可能也将不再存在,“校园贷”就像一个伪命题,一旦市场回归理性,就无可避免地会被证伪。


以上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金评媒立场,禁止转载。
理财之家
《理财周刊》旗下理财门户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扫码或搜索 "JPMMedia"
    关注金评媒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金融媒体 | www.jpm.cn 关于金评媒 加入我们 订阅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