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风雨飘摇,郎咸平预言o2o必死将成现实?

作者: 道总有理   

美团最近动作很多。 

213日,美团点评酒旅事业群宣布正式布局海外住宿业务,并于近日宣布与丹麦达成官方合作;214日,美团在南京低调上线打车业务,同时透露正在申请网约车牌照;3月初,媒体报道,美团内部已经成立了无人配送机器人团队,开始着手打造配送无人车。 

值得注意的是,美团的这些新业务,已经和其核心的O2O业务,看似越来越远,也被媒体解读为,其实是“为融资而生”。

动作很多,某种程度上暴露了美团着急的一面。偏航O2O,则也应验了郎咸平在2015年就做出的预判:O2O将死。

战略收缩,O2O已到天花板 

2015年,郎咸平在《骗局式O2O模式该如何维持下去?》演讲中表示, O2O 公司几乎没有任何核心竞争力,其竞争手段就是不断地烧钱、补贴、砸流量、抢用户,而烧钱多、盈利差的结果就是,一旦拿不到融资便难以为继,大面积倒闭将不可避免。 

事实上,才掀起3年的O2O浪潮,到了2015年下半年就迅速地进入了退潮期。201512月,美团与大众点评的合并,就已经暴露了O2O烧钱模式无法为续的真相。随着2016年人工智能、VR甚至共享单车成为投资风口,O2O的热潮已经彻底退却,成为资本弃儿。 

作为“弄潮儿”的美团,从2016年开始就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从20169月开始,关于美团裁员的消息就不绝于耳,除了将猫眼电影出售外,临近年终,美团更是被爆出全国千县直营转代理、地推员工被强制转岗、变相裁员的消息。随后,新美大再迎战略调整和收缩,201611月开始,美团武汉、南京和重庆等重镇分公司相继被注销;此外在薪酬和年终奖问题上,也频频爆出员工吐槽。 

战略上的收缩,背后是巨大的盈利和上市压力。去年10月,美团餐饮平台负责人王慧文在内部信中明确表示:市场人员的KPI要从交易额导向转为盈利能力导向,随后美团大幅提高了对商家的抽佣比例,由此可见其对资金的渴求之甚。另有媒体披露,“新美大”组合的估值已经从2015年前的180亿美元下降到110亿美元,降幅超过三分之一。甚至连高管也在低价抛售公司股票,传闻抛售价格对应的美团点评估值仅为100亿美元。 

在美团的业务模式中,烧钱和刷单,也是一直难以驱除的梦魇。一方面,为了维持高活跃度,美团持续进行着“融资-烧钱-再融资-再烧钱”的发展模式,通过对商家和用户的高额补贴来获取市场份额;一方面,为了营造亮眼的业务数据,对商家甚至工作人员的刷单行为,美团也是睁一眼闭一眼地默认。 

郎咸平极早就预言了这一模式的必败。“大量的O2O 公司不择手段虚构业绩,靠讲故事、谈情怀、造数据、编造主要创始人履历、自己或鼓励他人刷单等等方式,不断包装自身,目的是骗一轮又一轮的风投进场,最后烧完所有钱关门大吉。”他认为:“这个世界真的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容易被颠覆。” 

只有一种O2O才能生存

O2O能不能有未来?郎咸平的观点是,有三种O2O,只有一种才能生存。

第一种O2O,是线上下单、线上体验的。比如某鞋业公司即将推出“私人定制”业务。到体验店后,店员给消费者体验3D脚型测量仪,量好之后,直接从网上下单到工厂,当场做鞋楦,叫做鞋模8个小时送货到家。定制款8小时可以送货,别的鞋起码20天以上,由此效率大大增加了。

第二种O2O,只通过互联网来卖东西,没有看到降低成本,也没有看到提高效率,但是是烧自己的钱 

第三种O2O,和第二种一样,但是他们是在烧别人的钱。 

在郎咸平看来,只有第一类O2O才能够生存。互联网只是个工具,增加产品跟企业的竞争力,把成本降低,效率提高,才能成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借助互联网+才能如虎添翼,如果只是非常浮躁的想通过烧钱一夕成名,是不可能成功的。

很遗憾的是,美团是第三种“烧别人的钱”的O2O。这种模式也往往导致投资人在投资条例中增加苛刻的条款。如在2016年年初,美团点评完成33亿美元融资,这也是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后的第一笔融资。作为代价,CEO王兴许诺,2018年美团点评完成上市,同时保证IPO估值不低于200亿美元,若无法完成,美团点评将赔付投资金额的120%——近40亿美元。

从美团当前估值不到120亿美元的现状来看,美团对赌失败几乎已成定局。这可能也是美团迫不及待地发布打车、海外住宿等新闻、希望借此提升估值的重要原因所在。 

但是,在行业O2O整体不看好,以及事实上O2O集体衰亡的大环境下,美团还有希望创造奇迹吗?

以上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金评媒立场,禁止转载。
道总有理
歪思妙想创始人,互联网与科技圈深度观察者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扫码或搜索 "JPMMedia"
    关注金评媒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金融媒体 | www.jpm.cn 关于金评媒 加入我们 订阅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