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资产证券化重启一年发行超150亿 向中小银行扩容

来源: 金融时报    

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自2016年2月14日重启至今已满一年,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的最新报告显示,2016年,银行间市场共计发行14单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累计发行规模156.1亿元。专家认为,尽管去年试点机构加快了发行频率,但与500亿元试点规模相比,还大有潜力可挖。展望今年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业内人士预计,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规模将继续增长,不良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品种也可能进一步丰富,而发起机构有望扩容至部分规模较大的股份制银行和个别城商行。

重启一年发行规模超150亿元

2016年2月14日,央行、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提出“在审慎稳妥的前提下,选择少数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探索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

《意见》印发后,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和招行6家银行被确定作为首批试点机构。去年5月,中行、招行分别发行了3.01亿元、2.33亿元不良资产支持证券,这也意味着暂停8年的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正式重启。随后,7月末,农行发行30.64亿元首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9月,工行和建行分别发行10.77亿元、7.02亿元首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11月初,交行发行15.8亿元首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在发行首期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后,部分试点机构还加速了发行频率,这也进一步扩大了不良资产支持证券的次级投资者群体。

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重启至今已满一年,联合资信报告显示,2016年银行间市场共计发行了14单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累计发行规模156.1亿元。基础资产涵盖对公不良贷款、信用卡不良贷款、小微不良贷款、个人住房抵押不良贷款和个人抵押不良贷款等。截至今年1月底,已有6单产品开始兑付。

试点机构或将扩容至城商行

尽管去年试点机构加快了发行频率,但与500亿元试点规模相比还大有潜力可挖。今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以及信用风险不断暴露,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显得更为急迫,这已成为银行业的共识。专家认为,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商业银行解决了部分信贷资产传统处置方式存在的通道狭窄、手段匮乏等问题,提高了不良资产处置效率,优化了信贷资产结构,释放了经济资本,资产负债管理水平也得到有效提升。

展望今年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业内人士预计,今年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规模将继续增长,不良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品种也有可能进一步丰富,而发起机构有望扩容。

联合资信的报告认为,首轮获批试点的银行在2016年顺利完成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试水后,预计2017年发起机构将扩容,且银登中心作为新兴市场也将为发起机构提供更多的发行场所选择,这些因素都将进一步促进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规模的增长。

中债登发布的《2016年资产证券化发展报告》对2017年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提出了加快不良资产证券化、扩大不良资产池规模等建议,同时指出要继续有序扩大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试点范围,增加试点机构,逐步放宽对银行属性和规模方面的限制,鼓励和引导其他银行参与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有消息称,第二批试点银行将扩容至部分规模较大的股份制银行和个别城商行。部分新入围的试点银行已经在储备新的证券化产品,这些证券化产品的基础资产既包括对公不良贷款,也包括个人不良贷款。

扩容强调有序进行

与上一轮“政策性”的不良资产处置相比,新一轮的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更大,给各参与主体带来了大量的业务机遇。但由于此轮不良资产的内涵和外延扩大,债权人更加多元,处置的周期明显变长,处置的难度也在加大。

对此,业内专家提醒称,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今年仍要注意把控风险,循序渐进地开展工作。

“扩容需有序进行。”联合资信报告在建议扩大不良资产池规模的同时,也明确“为确保入池资产能够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发行主体应选择具有良好基本面和发展前景、在特定经济周期发生不良贷款的贷款企业;同时,资产池的基础资产笔数要多,行业与区域应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并且要加强并跟踪信息披露”。

业内专家注意到,在资产证券化首批试点过程中也显现出一些问题。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不良资产证券化相关的基础设施仍不够完善。

“因为不良资产证券化和资产证券化相比,多了一道核销程序,不良需要先减值再出表,核销本身就是很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如何去衔接;同时,不良资产证券化也会遇到资产证券化面临的问题,因为税收方面的原因,成本比较高;另外,当前监管方面限制比较严格,比如在挑选资产方面,这导致银行参与的积极性可能会相对有限。”曾刚表示。

针对这些问题,曾刚建议,若想进一步推广不良资产证券化,就要扩大试点的范围,要让银行更多地参与其中,如果可以在制度建设上降低成本,给予银行更大的自主权等,可能会更好地促进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他同时强调,不良资产证券化是一把“双刃剑”,需要明确定位,作为不良资产处置的一种补充手段来使用,不能过度扩张,避免出现风险的转嫁等问题。

来源: 金融时报

嘿瑶瑶
金评媒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扫码或搜索 "JPMMedia"
    关注金评媒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金融媒体 | www.jpm.cn 关于金评媒 加入我们 订阅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