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去年净利下降近五成 权益类投资是配置需求

来源: 华夏时报   

伴随着中国市场利率自2014年进入下行大周期,保险业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同期拉开大幕。面对这样的特殊环境,保险业也进入“寒冬”,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以来监管层从投资端、负债端、股权结构上多次出台政策加强险资监管,使得过去颇为“神秘”的保险资金运用路径逐渐清晰起来。

上市险企净利润普降近五成

自2015年以来的股市震荡叠加国债利率的持续下行,保险资产权益价差收入与新增资产投资固收类收益率也大幅下降。截至2017年1月底,多家上市险企发布了2016年业绩公告,净利润普降近五成。

新华保险(46.320, -0.26, -0.56%)1月25日披露的业绩公告显示,预计2016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2015年同期相比,将减少45%左右。2015年同期,新华保险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6.01亿元。

1月26日中国人寿(26.400, -0.10, -0.38%)披露的公告称,预计2016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2015年同期下降40%至50%。2015年,中国人寿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6.99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2016年业绩预减的主要原因,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均表示,是2016年投资收益下降以及受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更新的影响。

而由于保险责任准备金折现率与基准的750天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曲线有直接关联,受基准收益率曲线下移影响,此前上市险企陆续下调准备金折现率,准备金计提增加,对利润形成较大影响。

此外,根据中金公司的预测,中国太保(28.010, 0.01, 0.04%)2016年净利润或减少44.9%,并同时预计在港上市的中国人保、中国太平净利润将分别减少39.4%、39.0%。

在此之前,转型为保险行业的上市险企西水股份(16.250, -0.07, -0.43%)发布公告称,2016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07.36万元,较上一年同期下降80.84%,主要是上期母公司出售所持兴业银行(16.760, 0.07, 0.42%)股票所致。实现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较上一年同期分别下降129.08%和101.56%,主要原因是子公司天安财险债券利息和投资型保险费用增加幅度较大。

权益类投资是自然配置需求

随着监管日趋严格,险资权益类投资比例也一度大幅下降。2月8日,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表示,2017年可能是保险资金运用非常困难的一年。全球政治经济不确定性显著上升、“黑天鹅事件”频频上演,经济贸易和金融风险处于易发期。

与此同时,国内低利率市场环境和优质资产荒仍将持续。随着保险业资产端和负债端的矛盾持续失衡,保险资金运用也面临利差损风险和再投资风险,面临的债券市场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形势也十分严峻。保险公司未来一年可谓内外交困。

对此,陈文辉强调,防范风险和强化监管是为了更好地改革、创新和发展。要充分利用保险资金长期性和“逆周期”投资优势,开展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保险资金运用应坚持市场化改革和创新发展的方向,积极支持和引导保险资金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一位业内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监管层并非限制险资权益投资,而是引导险资进行长期价值投资,不忘保险的长期保障功能,防范资产负债错配和偿付能力风险。”

目前,保险业权益类的投资比例在20%左右,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中的比例仍有上升空间。监管层也明确了保险资金股票投资整体尚有较大空间。

未来较长时间,市场还将继续维持低利率,固定收益类资产投资收益率也将继续保持下降趋势,而保费规模却稳定持续增长,保险机构的资产端配置压力仍然较大,权益类投资自然是险资资产配置的必要需求。

与固收类资产不同,股票可以永久持有,相当于期限无限长的债券,无再投资风险。资本市场目前处在底部运行区域,部分银行、地产蓝筹股票仍处于低估值状态,若未来资本市场走牛,保险公司可以卖出获得较高利得。适当在资本市场选择业绩良好的蓝筹股进行价值投资,对于保险资金而言是大势所趋。

值得一提的是,监管层限制激进股票投资和中短存续期万能险产品,将促使保险公司基金面得到集中改善。监管政策不仅促使激进型投资的中小险企进行调整转型,也将使一些大型上市险企坚持价值投资的经营思路,不受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在监管下的行业整顿中抓住发展机遇。

险企纷纷转型谋出路

保险业是管理风险的行业,目前我国保险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近30年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保险公司一直“重业务规模,轻风险管理”。当前保险公司保费规模仍旧维持高规模的增长,而低利率环境的持续,维持新业务的高利率加大了未来利差损风险,将难以长期持续。

中国人保寿险团险部总经理助理齐维珊向本报记者表示:“保险公司主要靠三差:死差、费差、利差。即利润来源于承保利润、费用利润、投资收益。目前投资收益下降,是导致公司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市场整体下行,情况不容乐观。个人认为只能在提高承保质量、改善业务结构、降低综合经营成本、稳健投资收益方面做文章。”

在监管持续升级之下,众多保险公司被迫进行业务调整,迈上转型道路。其中依靠银保渠道起家的新华保险,存量负债成本一直高于中国平安(36.200, 0.09, 0.25%)、中国太保等上市公司。而在利率下行和银保保单价值率收窄的大背景下,新华保险自万峰接手以来,推进全方位的价值转型。近年来选择了放弃短期规模增速,而专注于高价值期缴业务的战略,其中专注健康险等保障型产品,2016年上半年健康险同比增长41.0%,保费占比从2011年的5.5%逐步提升至2016年上半年的16.2%,转型成效初显。

同时,以财险起家的太平洋(5.040, 0.00, 0.00%)保险,自2012年转型以来也已初步实现转型目标,截至2016年10月,有效客户数已突破1亿,比2012年增长33%。

此外,一直被市场称为“友好财务投资者”的安邦保险集团,近年来也以大病保险扶贫、农险扶贫、补位扶贫和产业扶贫为着力点,长期性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保险只有为社会提供货真价实的保险保障服务,保险业才更有生命力。

2月8日,陈文辉指出,要全面从严从实从重从紧强化保险资金运用日常监管工作。从严规范保险资金关联交易行为,从严加强投资能力管理,从严把关产品注册、备案和核准,从严问责和处罚。

不难发现,保监会对保险公司的监管已经不只是停留在内控层面,而是要进行全方位的监管。因此,保险公司无论是主动转型还是被动调整,“保险姓保”都已经成为保险公司必须坚持的发展道路,在一系列新规严管之下,大型保险公司仍应坚持价值导向发展;激进型中小保险公司也将被动调整业务,回归“保险姓保”;财产保险公司也将摒弃“玩噱头”的产品,保险公司的转型将真正围绕民生问题来服务实体经济。

来源: 华夏时报

普拉达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扫码或搜索 "JPMMedia"
    关注金评媒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金融媒体 | www.jpm.cn 关于金评媒 加入我们 订阅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