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年终奖哭穷背后:高薪酬由来已久造成落差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当金融业都在喊“穷”的时候,新闻就诞生了。

1月10日,平安银行(行情9.23 +0.11%,买入)的年终奖如约发放,但个位数的数额引发了部分内部员工在社交媒体吐槽。有员工甚至声称,不仅没拿钱,还要被倒扣。其他一些银行人士大多数也明确表示,“肯定会比去年少”。

其实,不管是银行人士“喊穷”,还是其他群众围观“叫好”,似乎都大可不必。因为银行并非“真穷”。在其他行业,没有拿到年终奖的也大有人在。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和银行业的工薪水平一样,相信银行业的年终奖在整体水平上仍然可以笑傲江湖。

前段时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国内首份《国人工资报告》显示,金融业连年占据行业工资排行首位。

银行业“喊穷”只能说明一点,即银行人士对于这样一种由来已久的高薪酬或者说优厚待遇,已经安之若素,认为理所当然;所以他们对风吹草动之后的变化,才会感到莫名惊诧。而社会公众当中有人“叫好”,说明他们对于银行业的高薪和高年终奖,在习以为常的同时,也有羡慕嫉妒恨的不满情绪。

银行业年终奖“降声一片”,被认为是银行业近几年“不再赚钱”的一个结果。2013年是银行净利润增速的拐点。到了2016年,商业银行当年累计实现净利润2万亿元,同比增长4%。利润增速相比上年同期略有上升,但相比2012~2014年同期下降十余个百分点。

看看!同比增长4%,就已经被认为是“不再赚钱”了,这叫那些利润比刀片还薄,甚至亏损的实体产业尤其是制造业,情何以堪?

事实上,在中国银行(行情3.51 +0.00%,买入)业仍然是最赚钱的行业之一。2016年财富全球最赚钱的50家公司榜单中,中国内地有11家,包括工行、建行、农行、中国银行、交行、招行、中国平安(行情36.27 +0.19%,买入)、浦发银行(行情16.65 +0.48%,买入)、兴业银行(行情16.74 +0.06%,买入),一大半都是银行。而美国的上榜企业主要分布在TMT(科技、媒体和通信)领域。在最赚钱的10家公司中,来自中国的有4家,不是别的,正是工农中建这四大国有银行。

在很大程度上,中国银行业看起来没有那么赚钱,只是因为2013年之前,它们赚得太多太快了。在2013年,四大行的净利润增速均在10%以上,分别为10.17%、14.52%、12.35%和11.12%。显然,这样的增速不可能持续。

因为这样的赚钱速度,意味着金融行业对实体经济利润的挤占和剥夺。拿历史数据来说,2013年中国企业500强,共有15家商业银行入选,总计实现营业收入4.26万亿元,占上榜企业营收总额的8.5%,平均利润率为23.6%。其中,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营业收入总额只有500强总和的6.2%,但利润却占到500强总额的35.6%。

试想一下,在整体经济形势不振,实体经济利润下滑的情况下,银行产业如果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利润增长,意味着什么?

直到2016年底,当A股市场2900多家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完毕,尽管利润增速大幅放缓,21家上市银行2016年前9个月的净利润仍然高达1.06万亿,占A股所有上市公司利润的一半以上。

从根本上讲,金融行业和实体经济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利益共同体。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的利润,来源于实体经济,水涨才能船高。金融行业通过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创造价值获得合理的利润。银行业利润占比过高,增速过快,实际上是躺在实体经济的母体上赚钱;高高在上的工资和年终奖,也意味着银行员工在躺着数钱。

存贷款高利差,成为银行业利润主要来源,是银行业躺着赚钱的主要途径。这增加了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债务成本,减少了它们的利润空间,令它们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雪上加霜。

这恐怕才是根本的问题所在。一方面,不能指望银行业的高利润、高增长持续下去,继续像以前那样躺着赚钱;另一方面,银行业应该站起来,通过为实体经济创造更多的价值、为民众提供更好的投资途径和更优的服务来挣钱。

银行业喊“穷”,以后可能成为一种常态,这未必是件坏事。它意味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也意味着社会需求的提高。银行业只有在供给侧做文章,以更高效更高质量的服务站着把钱挣了,才能赢得社会更多的尊重。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嘿瑶瑶
金评媒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扫码或搜索 "JPMMedia"
    关注金评媒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金融媒体 | www.jpm.cn 关于金评媒 加入我们 订阅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