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互联网金融四大发展趋势:养老金融或成新风口

作者: 田峰   

2017年,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的第二年。经历了成立中国互金协会、发布网贷暂行管理办法、开展互金风险专项整治、出台资金存管指引等,互联网金融行业逐步结束了疯狂的野蛮生长,并渐渐趋于合规、理性。而面对已经到来的2017年,互联网金融行业又将会有哪些新的趋势?企业又该如何应对?

行业将继续洗牌

2016年,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市场之手”和“政府之手”共同伸向这个曾经野蛮生长的行业,搅动风云。在行业准入门槛变高、合规成本增加以及巨头扩张的压力之下,疯狂涌入的热潮开始退去,妥帖而体面地主动退出成为许多平台在2016年的选择。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1月30日,能够检测到的网贷平台共4800家,其中正常运营的仅有1613家(占到33.6%的比例),环比下降3.9%。

2016年4月,专项整治活动启动以来,新上线平台持续减少,11月仅上线2家平台,而转型及问题平台数量持续维持高位,整个行业都处在迅速“瘦身”的过程中。

2017年,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洗牌和重整还将继续发酵。除了监管政策的进一步落地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之外,一些高估值的“超级独角兽”也开始承压。上市前融资次数太多、每轮融资估值都呈现戏剧性增长让这些公司的上市之路愈发难走。

养老金融或成新风口

在行业发展早期,许多所谓的“风口”存在时间都很短,由于当时准入门槛低,每一个机会出现后都有许多平台一拥而上,将一片“蓝海”瞬间厮杀成一片“红海”。不过即便如此,也不能断言互联网金融行业里已经没有机会了。相反,这一两年内,除了已经爆发的新势力,还有一些不可忽略的潜力股,它们正在蛰伏、酝酿着拓宽互联网金融的赛道。

比如继消费金融之后的又一个万亿级市场——养老金融。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60岁以上老龄人口总量超过2亿的国家。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总数占全国总人数的15.53%,65岁及以上人口占10.06%。人口结构决定我国现已进入加速老龄化阶段,居民养老的结构性需求迅速增加。加快发展养老产业,已成为我国深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而养老金融作为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

此外,国家也已经注意到“养老金融”的战略意义,并连续出台多项政策,2014《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新“国十条”)、2015年《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等均明确“金融推动养老”不仅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政策思路,更是指导改革方向的长期国家级战略。尤为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3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民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养老金融相关政策。《意见》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推动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创新,改进完善养老金融领域服务,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促进社会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力争到2025年建成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

从现阶段看,我国养老金融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以养老储蓄为代表的传统养老金融服务依然处于主流地位。我国市场上为未退休人群提供的养老储备型金融产品,以及为退休后人群提供的金融服务,均十分匮乏。因此,互联网金融企业未来在养老金融这片领域将大有作为。

除了养老金融,近两年迅速崛起的另外一个市场是互联网保险。

在2013年,国内互联网保险规模只有300亿元,开通互联网业务的保险公司只有59家。到了2016年,互联网保险保费规模已经达到2234亿元,开通互联网业务的保险公司数量超过100家,涨势惊人。

当然,互联网保险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张与资本的助力也不无关系,从2014年到2016年7月,互联网保险行业共发生55起融资事件。其中2015年增长明显,共有29起互联网保险投资事件,相比2014年增长262%。

养老金融与互联网保险都处在蓄势待发的“井喷”前夜,2017年或许会在市场增量上再次迎来突破。另外,消费金融、民营银行牌照数量逐步增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明年也是这两个细分行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

将出现第一波上市潮

除了监管落地、行业洗牌等趋势的明晰,一批商业模式成熟、掌握牌照和流量优势的公司们也即将进入成熟期。以媒体和市场关注度最高的蚂蚁金服为例,关于蚂蚁金服拟于今年上市的消息在过去的一年里从未停止。早在2016年6月,阿里巴巴创始人、董事局主席马云在澳门出席某活动时曾公开表示“很希望”蚂蚁金服赴港上市。

而在2016年11月,马云以及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主席蔡崇信均强调此计划并非必然。马云表示,香港上市架构落后,缺乏创新精神,只有香港准备好改革时,蚂蚁金服才会考虑登陆香港。

作为近几年中国成长最快的一个行业,互联网金融领域中的领军企业,不管是业务规模、还是发展程度都到了迈入资本市场的阶段。只是眼下,不管是上市地点的选择,还是商业模式的合规性,不管是增长的可持续性,还是资本的认可程度,都存在诸多不确定性。2017年,巨头们的上市之路到底会如何推进,可能是最有悬念也最值得期待的一件事了。

金融科技的爆发期

“金融科技”意为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应用与普及,并强调它们对于提升金融效率和优化金融服务的重要作用。

根据麦肯锡的数据,2015年,全球投入“金融科技”领域的资金高达191亿美元,是2011年的近8倍。过去5年,超过40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这个领域。在强势资本的支持下,全球已有超过2000家的金融科技公司。

虽然此前行业内对于金融科技的使用程度,包括大数据真正发挥效用的能力一直有所质疑,资本与创业公司的迅速涌入也有“泡沫”嫌疑,但这些并不能掩盖金融与科技正在深度融合的趋势。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这些金融科技企业完成前期的数据积累和初步磨合,下一步就是拓展应用的深度和广度。科技的应用也逐渐渗透到资产的获取、风控、贷后管理等全流程,金融科技能力将成为互联网金融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

2017年,平台之间的“流量之争”或许仍在,但是“金融科技”之战才是决定公司未来命运的关键。

以上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金评媒立场,禁止转载。
田峰
中房创投创始人兼CEO
著名私募基金管理人
原大型国有资产管理公司CEO
权威业务审核和风险监控专家
拥有20余年金融行业从业经历及企业管理经验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扫码或搜索 "JPMMedia"
    关注金评媒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金融媒体 | www.jpm.cn 关于金评媒 加入我们 订阅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