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贺岁理财营销启幕 中小银行春节行情明显

来源: 金融时报    

春节来临前夕,商业银行发行一批春节特供理财产品已成为多年惯例。眼下春节临近,今年的银行理财“春节行情”会否如约而至?在去年收益一直不温不火的情况下,今年的银行理财收益又是否值得期待?

大小行现“冰火两重天”

“1月16日至26日期间,光大银行(4.020, 0.02, 0.50%)每个工作日发售预期年化收益率4.6%,32天,5万起自营理财产品……”这是记者近日收到的一条推送短信。

相比此前4%的收益水平,在节日效应下,4.5%之上的预期收益率开始出现,而这种“春节行情”更多是出现在中小银行中。

记者看到,在许多中小银行近期发售的产品中,“春节专属理财”的字眼常见于产品说明中。比如,浦发银行(16.600, 0.00, 0.00%)厦门分行推出的一款鸡年贺岁个人专项理财产品,期限184天,预期年化收益率达4.6%;青岛银行推出的一款春节期间的专属理财产品,35天期限的产品年化收益率达到4.65%。

而近日记者走访一家大型银行的北京地区网点,询问是否有高收益理财产品推出时,该行理财经理告知记者:“仅有一款收益率为4.3%半年期的产品,且节前估计不会再推新的产品。”

不过,从整体收益情况来看,这一轮“春节行情”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翘尾效应。普益标准的监测数据显示,1月14日至19日,183家银行共发行了1035款银行理财产品,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12%,较上周上升了0.07个百分点。

资金面偏紧助推收益上涨

记者采访了解到,“春节行情”的出现,一方面与整体资金面情况相关,另一方面也源于银行应对流动性备付的需要。

“推出‘春节特供’产品首先是迎合节日气氛,也是银行业提升服务的表现形式之一。当然,最终还是基于银行自身的资金考虑。”一位银行业内人士透露,从往年惯例来看,春节前取现的需求会增多,一般取现的压力会从节前两周左右开始显现。而银行为了应对流动性备付,会加大主动营销,因而理财产品收益率一般会高于全年非特殊时点。

此同时,从近期资金面情况来看,资金面情绪整体趋紧的态势也推升了理财收益。

1月19日,上海银行(23.120, 0.18, 0.78%)间同业拆放利率再度全线上涨,已连续普涨5日。多位银行业内人士表示,今年春节前流动性面临取现、缴税、缴准、MLF集中到期等多重压力,短期流动性波动加大,资金偏紧状态或持续数日,“节前一周有可能是春节前资金面最紧张的时段。”有业内人士认为。

而面对流动性压力,中小银行的压力自然明显要高于大行,营销客户的意识更加强烈,因而在春节理财营销战役中会更加积极。

整体下行趋势或难逆转

春节效应过后,理财收益今年将呈现何种走势?业内普遍预计,今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并不乐观。

业内专家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7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受政策和市场环境影响,预计银行理财资金仍将主要投向债券和货币市场,短期内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仍维持在低位。

普益标准也预计,2017年,央行货币政策仍会偏紧,不过收紧幅度不会过大,因此,在资产荒与资金荒的共同作用下,以预期收益型产品为主的理财业务增速将大幅放缓,也促使银行对于打破刚兑的需求继续增大。预计2017年净值型产品的市场争夺将极为激烈。

事实上,去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就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回顾2016年银行理财产品,比较高的预期收益率在4%徘徊,3%至4%区间收益率则成为主流。据统计,2016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整体下跌,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81%。随着年末市场资金流动性偏紧,2016年12月份银行理财市场收益率出现了短暂的翘尾现象。但今年元旦刚过,收益又出现回调。据多家投资信息平台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出现下滑。

“银行过了年底的结算节点,高收益理财产品结束发行,春节效应很大可能昙花一现。”某银行业内人士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受整体影响,银行理财市场短期内很难再现高收益,但我国银行理财市场已经从最初粗犷式的规模扩张转向了精细化的产品创新,这种趋势值得期待。

来源: 金融时报

郭晓东
金评媒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扫码或搜索 "JPMMedia"
    关注金评媒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金融媒体 | www.jpm.cn 关于金评媒 加入我们 订阅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