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机构竞逐保险牌照 获取难度仍较大

来源: 信息时报   

近年来,保险牌照一直是各类机构竞相角逐的“香饽饽”,但牌照真正到手却并不容易。据记者了解,从近期的情况看,又有多家机构披露了正在获取保险牌照的相关信息,其中包括证券公司、银行以及数家上市公司。有专家称,对于不少走综合经营发展路子的金融集团而言,保险牌照自然不可或缺,全牌照经营也已经成为惯常发展路径,但由于监管对于险资的监管也在收紧,机构获取综合性保险牌照的难度也在加大。

保险牌照炙手可热

12月14日,东吴证券公告称,拟以现金约3.43亿元向苏州创元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收购东吴人寿3.09亿股,拟收购价格为每股1.11元,收购完成后东吴证券占东吴人寿的股权比例为7.725%;12月23日晚间,朗姿股份也发布公告称,正在与北京光耀东方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市场主体共同投资设立“西部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除了各类传统背景的机构之外,更多的民营资本也想要获得保险牌照,“保险牌照的获得对于这类机构来说有很多好处,包括可能降低资金的获取成本、增信等。”一家总部位于广州的国资背景金融控股公司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

据悉,目前就银行业而言,与保险机构的联系也日益密切。近期兴业银行也对外表示,正在发起保险公司的准备工作,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人保集团以及人保集团旗下的人保寿险、人保财险均持有兴业银行股份;12月24日,广发银行也对外公布了其与中国人寿的深度合作战略,双方不仅合作推出联名卡,更是明确表示将“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开拓保险银行合作的各种可能性”。

除此之外,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也均参与设立相关的保险公司,其中包括中银三星人寿、中银保险、建信人寿、工银安盛、农银人寿等。

“现在对于国内的很多金融集团来说,综合经营路线的确是多有裨益,目前业内也不乏很多成功的综合经营案例,比如平安集团、中信集团以及光大集团等。”银联信银行业观察家钟加勇对记者表示,综合经营不仅能满足公司的发展需要,也更能满足普通投资者对于“金融产品多元化”的需求。

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董希淼也表示,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综合经营的范围包括银行、证券(投行)、保险、信托、基金等业务,自金融改革深化以来,商业银行积极探索各条线子公司制改革。

牌照获取难度仍较大

昨日,保监会就修订后的《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要求进一步严格股东准入标准,提高准入门槛,规范投资入股行为,“确保保险业姓保”,并将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上限由51%降低至1/3(详见B03相关报道).

据了解,市场对于保监会进一步加强保险业股东准入门槛的监管落地早有预期,不少有计划获取保险牌照的公司都经历了申请的“长跑”。

上述国资背景的金融控股公司内部人士也对记者透露,“对于保险牌照一直在争取,但花几年时间也仅获得了某一类保险业务的牌照,要获取综合性保险牌照的难度很大,一直还没有眉目。”

从近两年的牌照落地情况看,虽然各路资本竞相角逐,但真正获得牌照的公司并不多,监管一直未有放松的迹象。上述内部人士也进一步表示,目前保险业牌照的发放更多是向不同业务类型的“专业型”保险倾斜,即在专业性较强的保险类领域加大机构的准入力度,弥补专业性保险市场的空白,对“大而全”的综合性保险公司牌照发放较为严谨。而从近期落地的保险公司看,多数也是专业类的领域的较多,比如瑞华健康险公司、中远海运财险自保公司等。

“保险牌照的监管一直都保持较严的态度,尤其是近年来监管层对于险资的监管也在逐步加强。”钟加勇表示,保险业的发展既要健康,确保“姓保”的同时也要平衡创新、监管与市场需求的三方关系,这并不容易。

“保险牌照的申请的确有收紧的趋势,原因在于前期的保险公司由于募集资金的能力比较强,要防止一些机构把保险公司作为一种快速募集资金的手段,防止把险资作为高杠杆投资工具。”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郭田勇也对记者表示,这也是为什么监管强调保险要“姓保”。

来源: 信息时报

郭晓东
金评媒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扫码或搜索 "JPMMedia"
    关注金评媒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金融媒体 | www.jpm.cn 关于金评媒 加入我们 订阅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