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定稿,将加速推进行业合规建设!

作者: 吴显勇   

资金存管一直都是投资人在选择平台时较为看重的一个指标,特别是在8月底,银监会公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简称“办法”)之后,可以说,没有资金存管的平台,基本上不会在投资人的考虑范围之内,再加上现在正值年底,是资金回笼的高峰期,很多平台将面临现金流上的巨大压力,这时候投资人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自身的资金安全问题,而不是收益问题。

资金存管漏洞得到弥补

对于投资者而言,把钱放在没有资金存管的平台,就像是冬天里露出白花花的屁股一样,总有一种如坐针毡的刺痛感,这是站着说话的那些人所体会不到的,所以银行存管是平台必须配备的一个重要指标。

虽然我们经常能够听到所谓的“多头存管”、“联合存管”等问题,让业内普遍存在一种怀疑观点,“不能够迷信资金存管”。但现在,网上流传:已于上周正式定稿,今年年底前有望正式下发的《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引”),能够让这些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首先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多头存管”。因为这种存管模式只覆盖部分标的,或者接入两家或者两家以上的银行进行资金存管,以此规避银行对平台资金交易的全面监测,这样一来投资人的资金安全依旧没有办法有效保障。

对此,《指引》中明确规定:每一家平台只能选择一家银行进行存管。

另外一个解决的问题就是联合存管问题,这既是对银行存管责任边界的明确,又是对投资人权益的一种保障。征求意见稿中第十一条第八款提及,“存管银行应对客户资金履行监督责任,不应外包或由合作机构承担。”其中,“不应外包”是指银行存管责任不能外包。也就是说,之前的联合存管模式就彻底行不通了。

所谓“银行+第三方支付公司”联合存管模式,即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推出联合存管方案,存管行开设平台存管账号,负责用户账户监管和资金存管功能,第三方支付担任技术辅佐,提供资金结算及所需的终端设备。

联合存管模式的平台在操作上与原来相比变化并不大,注册完成之后,会提现开通第三方支付账户,开通第三方支付账户之后整个存管开户过程就结束,会出现类似如下的账户,其实账户还是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账户。

这样的联合存管,形同虚设。

正确的存管姿势应该是用户在平台开户时,后台将同步在银行开户。由银行直接存管用户交易资金和平台风险备用金,与平台自有资金实现隔离,并同步用户交易信息。当用户账号发生资金变动时,需要用户直接向银行发出操作指令。用户的资金交易在银行系统内流转,实现资金安全隔离。

资金存管推进将加速

不可否认的是,自《办法》公布以来,行业资金存管的推进是非常缓慢的,不仅仅是银行不积极(目前银行存管主力是城商银行),平台自身的资质,技术,成本上也受到了限制。

业内人士表示,政策风险和利润较低,是银行对网贷存管业务不积极的主要原因。银监会相关存管指引还处于征求意见稿阶段,相关风险责任认定未明晰。银行要对网贷平台的业务模式、数据、资产质量进行审核,门槛较高。

如果《指引》真的已经定稿,那么正式发布只是时间问题。相信,监管层释放明确信号之后,银行的态度会更加积极,资金存管的推进也会加速。

的确,上周定稿的《指引》从实际操作出发,在涉及操作层面的个别条款作出了修订。其中,第九条第二款要求“具有自主开发、自主运营且安全高效的网络借贷存管业务技术系统,”而定稿对此进行了补充修改,删除了“自主开发”的说法,调整为“自主运营和自主管理”。

目前,除了工行、建行、招行等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具备自主开发能力以外,大多数中小商业银行在存管方面的技术储备力量并不充分。显然,在监管层看来,如果不影响银行独立从事资金存管业务的基础,那么,银行支付通道环节和系统技术搭建等环节中与具有成熟服务经验的第三方技术服务公司等开展合作是合理的。

而在实践操作中,作为存管主体的城商行引入外部技术力量已成为行业普遍现象。所以,相信接下来业内的资金存管业务,在监管层明确信号之后能够加速推进。

以上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金评媒立场,禁止转载。
吴显勇
投哪网CEO,北京大学和香港大学经济学和金融学双硕士。2008年加入申银万国证券投资银行部。2010年创立深圳大禾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任总裁。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扫码或搜索 "JPMMedia"
    关注金评媒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金融媒体 | www.jpm.cn 关于金评媒 加入我们 订阅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