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岷峰博士:财富管理公司的锅P2P不背

作者: Kangaroo   

上周末的时候,一场由上海市互金行业协会和网贷之家联合举办的2016互联网金融合规化发展高峰论坛暨第五届中国P2P网络借贷行业峰会在上海举行。会上不少业内大咖发表了自己对互联网金融和网贷的看法,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某些专家的言论确实让人汗颜。

业内权威、江苏省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岷峰博士在会上发表了“线下P2P如何走出影子银行的阴影”的主题演讲,其关于P2P的说法值得商榷。在大规模新闻媒体转播的过程中这些言论容易引发社会公众对P2P的进一步误解,就像之前笔者指出的苏宁金融研究院某研究员将不科学的P2P平台盈利数据判断当做行业现实所引发的舆论误导一样。两位都是专业严谨的学者型意见领袖,在表述事实和应用数据时切不可混淆概念、数据失真。

在主题演讲中,陆岷峰博士提出了这么三个概念:线上P2P、线下财富管理公司、线下P2P,并且陆博士还称“线下财富管理公司和线下P2P已经构成我们国家互联网金融三大风险雷区之一。”。

本来对这些概念已经很清楚了,但是仔细把演讲全文读完很多人会很糊涂甚至莫名其妙。众所周知,P2P本就是依托互联网平台开展资金撮合服务的,互金指导意见和监管细则也明确将P2P定义为“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的直接借贷”。这也就意味着没有线上P2P和线下P2P之分,那些在监管空白期设立的直接线下经营的财富管理公司不是真正的P2P。况且,作为定义为信息中介的P2P而言,那些线下财富管理公司早已经异化为开展混业经营的信用中介。而陆博士的演讲全文中明确将P2P分为线上P2P和线下P2P,而且线下P2P与线下财富管理公司这两个概念在演讲中时而有区分时而混为一谈,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作为有着三十多年金融研究和从业经验的学者型官员,陆博士对这三个概念是如何界定的。

那么现在说说第二方面,即关于部分数据,确切说是线下P2P规模问题。关于影子银行的规模这里就不说了,之前关于影子银行笔者专门进行过专题学习,不管是银监会、社科院还是德银、大摩等外国投行,在影子银行的规模的测算上差异较大,得出来的数据自然有较大差异,这里不去深究。陆博士提到,“第三个财富管理公司,就是线下P2P,我曾经到有关的省市做过沟通交流,他报出来的省市数字一共是18万家,但我了解的有关省的数字在8万家左右,我们即使对这个数字进行保守的估计,全国应该在200万家左右,一家500万,也就是10万亿的规模,这个风险才是线下P2P最必须关注的一个风险。”。不管是18万家、8万家还是200万家,这都不是可靠的数据,再按照每家500万进行估算,这样的测算只会失真更严重。由于发生过好多回专家和研究人士对数据不认真不负责甚至信口开河,导致结论往往耸人听闻,因此笔者对于引用的数据往往很在意。但每一回都是很令人失望,似乎舆论已经容忍了这种未经考证的“事实”,专家也不很享受这种秀口一张指点江山的氛围。孰不知,这些言论一经媒体扩散和放大便是整个社会对网贷行业的认识。之前整个网贷行业被污名化,除了网贷行业从业者的问题外,引领一时舆论的意见领袖们也该负一份责。

最后一点,在P2P的监管上,陆博士指出“一定要控制好线下P2P的增量,抓好人头”、“尽快成立线下财富管理公司和线下P2P的行业管理协会。”。线下P2P一定是要禁止掉的,监管已经明确除必要风控外P2P机构只在线上运行,何来控制好线下P2P增量?何来再成立一个线下P2P行业管理协会?其实这个问题还是与陆博士关于P2P和财富管理公司的界定不清有关。

今年上半年,我们看到以快鹿、中晋为标志的线下财富管理公司大量出事引发舆论对互联网金融和P2P的无端指责和误解,P2P行业因此背锅无数。而现在陆博士意图将线下财富管理公司正规化阳光化,但却将P2P与之绑定和混淆,实在让人大跌眼镜,极其容易引发圈外人对网贷行业的误解。之前,陆博士一番“P2P网贷平台也是未来民营银行雏形”、“P2P可能成为中国第十三种金融牌照”的言论颇让部分互金从业者和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感到振奋,但这一回P2P实在无法再为线下财富管理公司背黑锅。

以上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金评媒立场,禁止转载。
Kangaroo
众易贷品牌运营,关注金融和科技互联网的那些人与事,(ID:moyuerfinance)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扫码或搜索 "JPMMedia"
    关注金评媒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金融媒体 | www.jpm.cn 关于金评媒 加入我们 订阅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