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成获批基金未发行 委外资金爽约成新因素

来源: 中国基金报   

近期债市出现调整,很多前期谈好的做委外定制债基的机构客户,觉得当下市场很难实现自己的收益目标,甚至还会有亏损风险,重新考虑资产配置方式。而为了对接这类资金进来,基金公司已经申报了相关产品,委外资金“爽约”让这类产品成为了空壳。

好不容易获批的新基金不能按期投入发行,原因大多是市场风格变化、产品发行性价比不高,而近来,委外资金的爽约成为造成新基金“批而不发”的一个新因素。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不排除监管层会出台相关措施予以完善和管理。

近三成获批基金未发行

一般而言,新基金在获批后6个月内会进行募集。Wind数据显示,2014年~2016年(截至12月3日),新成立基金数量分别为344只、822只、953只,而同期获准发行的新基金总量则分别是343只、1252只、1284只。

如果在当年获批、当年发行的情况下,最近3年已成立新基金和获批基金总数量分别为2119只和2879只,两者相差的760只基金就是目前“批而未发”的基金总量,占据获批基金总量的26.4%。不过,由于今年新获批基金数量增多,而且不少产品仍处在6个月的“待发期”,“批而不发”的基金数量要少于这一数字。

北京一位中型公募机构部副总经理告诉记者,监管层已经注意到新基金“滥发”、“批而不发”的情况,现在向证监会申报新基金,每家每月上报新基金数量不得超过10只,还需要提交已批复未募集基金产品数量和比例的材料。“监管层审批产品是监管资源的倾斜,也需要消耗精力和时间,针对这些‘批而不发’的基金,未来不排除会出台相关措施予以完善和管理。”上述机构部副总经理表示。

北京一位中型公募固收类总监则认为,在注册制下,基金发行应该市场化。如果勉强推出不能适销对路的产品,可能更会造成产品的滥发,造成不少“壳”基金和产品资源的浪费。该投资总监建议,针对到期“批而不发”的产品实行延期有效,可能会产生更好效果。

委外资金爽约成新因素

据记者了解,市场风格变化、产品发行性价比低是新基金“批而不发”的主要因素,而委外资金爽约则是今年新出现的影响因素。

北京一位大型公募基金产品部负责人分析,市场行情变化可能是基金“批而不发”的重要因素。产品从申请到获批有个时间差,比如大家在牛市时往往热衷申报高风险产品,但产品申请下来后市场可能转熊了,行情已经不再适合该类型风险偏好产品,即便发行也很难募集完成。

事实上,公募基金对获批的基金何时发行、是否发行最根本的考虑还是性价比。北京上述中型公募机构部副总表示,获批的基金一般都会及时发出来的,该公司没有“批而不发”的基金。但在他看来,获批产品是否发行主要看产品的性价比,如果产品不赚钱还占用投研资源,发出去也是得不偿失。比如强行发出去一个无法匹配市场的产品,这只产品很可能成为临近清盘线的迷你基金,如果公司不向它“输血”,就会清盘影响公司的声誉和品牌。因此,公司没有动力成立一些无法跟上市场节奏的小基金。

北京上述大型公募基金产品部负责人也表示,公司会考虑产品发行出来的性价比,毕竟成立基金是有成本的,有发行、销售成本、产品管理运营成本,如果管理费等收益大于成本,基金就会发行。如果考虑可能成本大于收益,公司自然没有积极性了。

委外资金爽约成为今年新基金“批而不发”的新因素。据北京上述中型公募机构部副总透露,今年行业内有些答应做的委外定制基金,基金公司就先申请了基金产品,但后来银行方面出现变数,产品没法做了,资金迟迟不到,导致基金的资金主体结构缺失,发出去也会沦为“空壳基金”,而且在后续运作中也不一定可以找到资金来做。“近期债市调整,很多前期谈好的做委外定制债基的机构客户,觉得当下市场很难实现自己的收益目标,甚至还会有亏损风险,重新考虑资产配置方式。而为了对接这类资金进来,基金公司实际上已经在前期申报了相关产品,委外资金‘爽约’让这类产品成为了空壳。”

来源: 中国基金报

提拉米苏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扫码或搜索 "JPMMedia"
    关注金评媒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金融媒体 | www.jpm.cn 关于金评媒 加入我们 订阅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