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团领跑金融科技 警惕虚火、马甲念歪真经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刷脸借贷,瞬间理赔,在线征信……目前,以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金融科技(Fintech),已经开始被金融机构试水于一系列创新产品,并极大地提高了效率。知名咨询公司毕马威与澳大利亚H2风险投资公司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全球前五大金融科技创新企业中有四家来自中国,中国正在成为全球金融科技的创新领导者。

金融科技会“颠覆”传统金融吗?还是会在众声喧嚣、虚假繁荣后趋于消退?

“中国板块”跻身金融科技第一梯队

按照国际权威机构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定义,金融科技是指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它能创造新的模式、业务、流程与产品,既可以包括前端产业也包含后台技术。

业内人士认为,金融科技所泛指的技术囊括了网络借贷、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机器人投顾等诸多领域,目前已被应用到财富管理、众筹、零售银行、保险、交易结算等多个金融领域,显著提升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效率。

而在蚂蚁金服CEO井贤栋看来,随着科技和金融的加速融合创新,“新金融”将成为未来金融体系的关键词。新金融的三大核心特征是:以小微企业和普通大众消费者为中心,以技术和数据为驱动力,建立在新的信用体系之上。在刚刚过去的G20杭州峰会上,中国推动及参与制定了《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被业界称为世界范围内推动普惠金融的“新里程碑”。

在全球范围内,金融科技已经引起了主流金融机构的重视,并开始大规模商业化。作为全球高科技公司的重要交易所,美国纳斯达克发行了KBW纳斯达克金融科技指数,准确追踪那些利用高科技发行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具有影响力的公司的表现。

在金融科技领域,“中国板块”正强势崛起并迅速占领第一梯队。美国商务部《2016顶尖金融科技市场报告》指出,未来亚洲将在金融科技领域远远领先于其他地区,2017年中国将成为支付产品和服务的最大出口市场。毕马威近期的报告则称,全球前五大金融科技创新企业中有四家来自中国,分别是第一名的蚂蚁金服,以及第二、四、五名的分期购物平台趣店、平安集团旗下互联网金融平台陆金所和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

在中国的互联网创业企业中,金融科技企业也正在成为“主力军”。在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中国独角兽企业估值排行榜TOP300》中,金融科技企业共有44家入选,占比接近15%;在上榜的金融科技企业中,14家估值超过10亿美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独角兽”,未来有望成为中国新生代的互联网巨头。

金融科技是否会“颠覆”传统金融

“金融企业最关心的几件事情,比如风险控制、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赢得更多客户,金融科技都会带来更多的可能和机会。”平安集团首席信息官陈心颖说。

平安集团早在2011年就成立了平安金融科技,并在普惠金融、医疗健康、保险理赔等领域开始试水。“金融科技可以在前中后台多个地方协助金融机构获客、提供销量、控制风险。很多银行贷款流程复杂,需要通过多层线下验证。普惠易贷APP通过引入人脸识别、大数据,已经能做到最快3分钟纯线上完成放款,客户都不用去门店。”平安集团首席创新执行官屠德言表示。

科技点亮生活。依托图像识别技术,平安在业界首次实现了车险理赔的图像识别智能定损和自助理赔,无需漫长而费时费力的查勘、理赔程序,40%的理赔由纯线上完成,其中16%能在1个小时内完成。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的应用,能够让风险管理变得实时化、智能化,大幅提升了金融的安全性。以支付宝为例,在0.1秒的时间里,支付宝的实时智能风控系统会对每一笔交易实行多维度的大数据扫描,整体交易风险水平不到十万分之一。”蚂蚁金服CEO井贤栋说。

依托大数据创新信贷模式,网商银行(原阿里小贷)5年多来实现了“3分钟申请、1秒钟到账、0人工干预”,为400多万小微企业提供了累计超过7000亿元的贷款,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生存发展难题。

“我们的信贷机器人已经‘打赢’了线下的人工审核。”维信金科CEO廖世宏说。通过海量大数据和“评分卡”,维信已能实现手机端瞬间授信,申贷通过率已达到24%,每月放贷量超过7亿元,笔均贷款6000元。“这些海量信贷资金主要来自合作银行,维信获得金融机构信任的底气就是金融科技。”

有趣的是,大数据还能精准预警,减少企业和社会损失。陈心颖告诉记者,平安产险鹰眼系统融合了大数据、LBS(基于位置服务)等创新手段,集成了我国64年的历史自然灾害数据,通过建模可判别国内11.8亿个物理空间单元的量化风险。台风“妮妲”来袭前,平安产险借此确定了19000多个可能受影响的企业客户,并定向发布预警通知及应灾指引,大大减少企业损失。

金融科技正在改变传统金融机构的商业模式。在平安集团区块链上的同业资产平台上,目前已有269家银行机构注册,总交易量已超过9000亿元,基于区块链的首笔真实交易已经完成。

前海征信利用区块链构建全面真实个人征信平台,用于金融、生活等场景,目前共有超过1300家机构上线,征信累计查询量破2亿次,有效防范了1246万笔风险欺诈事件。区块链信用护照上线以来,已有超过18万用户注册。

通过引入金融科技,也有望助力实现慈善捐款的精准扶贫,避免善款去向不明的尴尬。

“借助区块链等金融科技作为底层支撑,可以实现精准扶贫。”艾亿新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家林认为,“目前扶贫的资金流向都是从国家银行贷款或者社会资本通过一个银行体系的支付,流转到市级或县级的平台,但是资金再往下流转就看不到了。扶贫的信息精准但资金不精准,我们希望用区块链技术来追踪资金的最终端应用,用区块链不仅可以解决数据的存储,还有资金流向的监控问题。”

目前,蚂蚁金服已经在试运行将区块链技术用于慈善活动,用户捐的每一笔钱都会打成一个电子“包裹”,该包裹通过区块链平台在传递过程当中,每经过一个结点都会被盖上电子“邮戳”,这样就可以保证每一笔善款都是透明、可追溯且不可篡改。目前,该项目在试运行过程中,尚未大规模开放。

此外,金融科技也有望被应用于智慧城市,成为打破信息孤岛、信息安全的关键技术。万向控股有限公司的副董事长兼执行董事肖风认为,如果把我们的数字身份和电动汽车都登记在区块链上,那么用户就可以很方便地使用电动车、按时间或里程付费,并且不用担心道德问题,因为一切都是可追溯的。这种基于技术的信任机制,也让目前困难重重的共享经济可以真正落地。

警惕“伪科技”“真马甲”烧热虚火

然而记者调研发现,金融科技一片火热之下,虚火和泡沫也不少。一些互联网信贷平台、理财公司为了规避监管,穿上金融科技的“马甲”迷惑公众,不仅念歪了真经还潜藏风险。

业内人士指出,很多所谓的“科技金融”公司还只是在概念阶段,尚无实质性的产品。一些互联网借贷平台希望借“金融科技”这个新身份寻求转型。要警惕那些利用金融科技外衣来躲避监管、欺骗大众的虚假泡沫。

“一些跑路的P2P机构打着‘互联网金融’的旗号,行诈骗之实。这些机构对整个互联网金融造成了污名化,让遵纪守法、健康发展的从业机构不可避免受到伤害。”井贤栋说。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研究工作组组长李礼辉表示,一方面,金融领域规模化应用高新技术,必须通过安全性、可靠性的权威验证和认证。6月份发生的价值5000万美元以太币众筹资金失窃,以及8月份比特币交易所Bitfinex价值超7000万美元比特币被盗的事件,暴露了区块链现有结构上的重大漏洞和风险。另一方面,要防范新的技术用于非法领域,如区块链无国别、无监管、无法律责任主体的特征,可能导致监管之外的自流通货币,成为洗钱和非法融资工具。

井贤栋说:“许多从业机构不具备金融风险管理能力,以为‘拉根网线就是金融科技’,很容易就出现了借款人违约、用户账户资金被盗等各种情况;还有一些机构没有合理的商业逻辑和商业模式,借助资本输血来跑马圈地,导致持续巨亏,最终也将会给用户、合作伙伴和整个金融系统带来风险。建议监管层加强立法,特别是行业准入和用户信息安全规范,确保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事实上,监管层已经意识到了一些“伪金融科技”问题。今年8月份,证监会公开表示,一旦发现互联网平台未经注册、以智能投顾等名义擅自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活动的,将依法予以查处。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艾迪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扫码或搜索 "JPMMedia"
    关注金评媒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金融媒体 | www.jpm.cn 关于金评媒 加入我们 订阅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