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单从来都不是众筹行业的最大隐忧!

作者: 赵予   

昨天,众筹行业上传来引发轰动的消息,10月9日,京东众筹平台上的PowerEgg小巨蛋无人机项目,众筹金额突破1亿元,成为了国内第一个众筹金额破亿的产品众筹项目。

PowerEgg小巨蛋无人机的成功毫无疑问让行业信心为之大振。但令人始料未及的是,负面消息紧接着就传来:一亿竟是拜刷单所赐?

众筹家第一时间和京东众筹内部人士了解了情况,该人士表示,打击刷单从来都是京东众筹的原则。众筹本身就是建立诚信的基础之上,诚信是众筹的土壤。京东众筹对于项目方都提出明确的要求严禁刷单,并且对融资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了严格监控将项目刷单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除了当事项目和平台之外,外人无从知晓真相。既然如此,纠结于是否真的刷单,意义似乎有限。但是,这个问题倒是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方向,跳出PowerEgg小巨蛋无人机这个单一项目,如果众筹的处境真的只能靠刷单来饮鸩止渴,刷单本身就具有着极大的悲剧色彩。我们应该思考的是,众筹发展到何种地步和哪个阶段,众筹到底还能为创新创业带来什么。

刷单为什么会引发愤怒?

这要从权益型众筹的价值说起。权益型众筹其核心价值在于为一款尚未量产的产品增加了一个提前检验市场的环节。这个环节中,项目方一方面能够了解产品的受市场追捧程度,获取众筹环节的市场反馈,为产品研发提供试错和改进的机会与依据,一方面则能够在产品面向市场之前提前预热,众筹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营销手段,为产品上市积累关注与人气。

这就为众筹融资刷单提供了可能性。通过刷单,能够造成虚假繁荣,马太效应能够让项目聚集更多关注和认可,从众心态下跟风众筹该项目更是容易发生。由此,产品若在众筹阶段就能引爆众筹,而在量产销售环节,更容易成为消费者购买的依据,成为爆品。

权益型众筹本身与生俱来就有着浓厚的营销色彩,奈何刷单行为却把这种掩藏在众筹面纱下的营销色彩弄得更加浓墨重彩,毫无疑问将激怒参与者,即使众筹投资本来就是需要投资者谨慎的事情,刷单与否本不应该过多影响投资决策。

但众筹需要用刷单来制造虚假繁荣?

进入2016年,众筹行业一度低迷,少有亮眼项目出现,同时也没有融资纪录上的突破。

有人感叹,众筹不行了吗?答案却是相反。

众筹家人创咨询7月发布的《中国众筹行业发展报告2016(上)》数据显示, 2016年上半年共有权益型项目9855个,融资总需求达16.23亿元,成功项目总融资额为24.03亿元,总支持人次约1504.15万次。其中众筹中的项目3053个,已成功项目6152个,项目成功率高达90.44%。

人创咨询最新的一份报告《2016年9月中国众筹行业月报》,选取了10家权益型众筹平台作为分析样本,这10家平台分别是京东众筹、淘宝众筹、苏宁众筹、乐童音乐、点筹网、摩点网、优酷众筹、创客星球、青橘众筹和途牛众筹。10家权益型平台在9月共成功830个项目,成功项目总融资额约4.10亿元,总支持人次约283.70万。与8月相比,成功项目数、成功项目总融资额和总支持人次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数据带来的结果显示,发展中的众筹显然不需要用刷单这种容易显露马脚又饮鸩止渴的方式为自己营造虚假繁荣。

虽然不似2014年、2015年时那般风头正劲,爆品不断,但是稳步发展已经成为了众筹行业趋势。行业趋于稳定发展,沉淀下忠实用户的标志,这反而是行业开始从野蛮走向健康的标志。

行业的整体价值不能因为个别行为抹杀

众筹不仅为创业者提供了资金,同时也为没有关注度与话语权的创业者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创业维艰,众筹正在成为创新企业成长的最佳选择,单凭这一点就应该为众筹行业点赞。奈何,很多烟顶住的是问题,而抹杀了行业的创新与价值。

京东众筹内部人士无奈的表示,我们支持创业做了很多工作,不能激起大家的兴奋,但是一旦有一些负面消息,无论真相如何都立马扩散。人们只看到他们想看到的东西。我们的初心是服务创新创业,但人们关心我们收取的服务费。像一些文章中说我们收取5%的服务费,事实上我们只收3%的服务费,而且我们会根据项目方的综合指标情况,免收部分服务费进行激励,这些他们都视而不见。

一棒子打死,创业也好,众筹也好都受过这种待遇。用刻薄的态度对待行业的努力,会让正在努力的众筹从业者寒心。

别让创业者踽踽独行 创业者也别“窝里斗”

虽然权益型众筹市场仍在稳步发展中,可到了寻求众筹扶持的创业公司身上,创业仍然是一件朝不保夕的事情。单说如何在成千上万个众筹项目中杀出重围,就足以让很多企业上头脑筋,甚至是冒身败名裂的风险靠刷单也要杀出黎明。更何况在经历枪林弹雨之后,创业大军想要继续生存发展下去,更是困难重重。

事实上,众筹行业始终在寻求帮扶创业的创新思路,例如京东众筹的众创生态圈、小米的生态链体系等。我们对于创业之路上的奋斗者们,应该报有更多的同情心。

同时,创业者之间本应该是最惺惺相惜的。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国内无人机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但除了在产品性能上的竞争,在舆论上的“竞争”更加火爆,发布黑稿影响公众舆论导向十分猖獗。但让我们平心而论,包括无人机在内的“中国智造”还远没有到有资格相互火拼的阶段。行业才刚起步,未来天地广阔,别让窝里斗断送了中国智造未来。

以上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金评媒立场,禁止转载。
赵予
众筹家记者,《理财周刊》长期撰稿人,关注互联网金融、创投、众筹、TMT、宏观经济等领域也爱影视娱乐、星座八卦。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扫码或搜索 "JPMMedia"
    关注金评媒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金融媒体 | www.jpm.cn 关于金评媒 加入我们 订阅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