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UCMT在职博士到企业高管,张燕飞分享终生学习与智慧构建的心路历程
在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中,知识的迭代速度令人惊叹,它不再以十年为单位,而是以四年为周期,要求我们掌握比过去多出50%的新技能。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如何保持竞争力,如何将知识转化为智慧?
在2024年7月14日举办的《首席运营官的管理价值链:战略、转型与运营》直播中,路桥大学商学院在读在职博士张燕飞同学为我们分享了自己持续终生学习的心得。
学员介绍
张燕飞 Fymmi
UCMT-路桥大学商学院读在职博士
专注于战略、变革、架构与组织一致性研究,致力于赋能组织运营能力提升,曾任职于华为、支付宝等知名企业,目前就职于海康威视
拥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持有战略规划、变革管理、企业架构、流程管理、项目管理等多项国际专业认证
在学术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出版了《流程资产》、《数字化转型:重塑流程管理》等书籍
本文系对此次分享心得的内容进行了整理,有部分删改。
大家不妨思考下,我们从大学学历获得的能力,究竟能在职场上支撑多久?
大约是十年。
当我们从新手成长为专家,大约十年时间,我们会发现自己有些疲惫,知识更新的速度似乎开始显得力不从心......
我们的学历所赋予的能力,似乎只能陪伴我们走完职业旅程的第一个十年。
然而,当今的知识迭代周期,已经缩短至四年,这是一段我们学历难以追赶的距离。
数字化时代,让整个知识迭代周期缩短了。短短四年里,我们还需要掌握相比原来的150%的新技能,如人工智能、数据科学、机器学习……这些都是数字时代不可或缺的硬能力。
这要如何应对?我们需要的不仅仅应是学习,还需要能获得一定的智慧。
智慧,便是把知识实践到生活之中。
这里有四层的模型加以说明。
养成获得智慧的习惯:四层模型
1
企业持有现象——企业实践方法
2
行业通用实践——咨询公司/经验总结
3
系统性知识——知识管理体系
4
创造知识——学术理论研究
首先,每个企业在实践中形成的独特方法,构成了它的竞争优势。但在转型过程中,我们需要超越个例,掌握行业通用实践。
这意味着,除了在实际接触的行业、公司、项目中学习、总结和成长,我们还要深入理解底层的系统性知识管理体系。
这个体系涵盖了变革、战略、目标、运营、服务、架构、知识管理等多个维度,它们构成了一个全面的知识框架。
而知识是从何而来,为何能建构出知识体管理体系?如何通过创新得来?源头出自哪里?
这便是第四层,也是最基层的逻辑。通过学习最前沿的学术理论研究,创造出新知识,来形成知识管理体系的迭代。
这也是我们需要不断获取新知识的原因。
但学习并非容易,抛开社会属性来谈,我们修读新的学位是为了什么?
我认为是求真,求善,求美。
求真就是喜欢,是对发现、学习知识的喜欢。
求善就是渴望了解事情真相,探索其运作逻辑的动力。
求美就是所学知识可以对自身的圈层产生影响,可以携手与志同道合的人们探求知识的创新,交流各自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在这个稀缺的追求知识过程中,求真、求善、求美,是一个特别美好的过程。
倘若说,我们要去做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自我持续的人,应当要做到什么呢?在整个纷繁复杂的互联网碎片化知识网中,我们要如何去明辨是非,独立思考?
我想是做一个善学者,做一个创造者,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一方面,我们要善学。
去读经典,去学体系,而后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并非人云亦云。
去读论文,去看案例。我们通过论文所提供的最先进最前沿的知识方法,来了解现在的世界情况,未来的发展轨迹。附上鲜活的案例对比,我们就可得知道现在所处的阶段。
第二,就是创造。
既要学习输入也要创造输出。或多或少可以是分享,交流,写东西,逐渐形成正反馈。
最后,便是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以上种种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需要坚持,需要耐心,需要信心和热爱。
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只要坚持,个人品牌将逐渐被打造成形。
还记得读博期间,教授问到为什么要读这个项目。我的回答是希望能构建自己的品牌力量。
读博这些年,我参与了众多学术研讨会,与全球学者和教授交流思想、碰撞观点,当然期间也参加了不少社群活动。
我的论文也被评选为优秀论文。研究的内容偏向案例,如战略一致性,二元组织绩效,双模组织等等。同时也有一些写作书籍,包括流程资产,战略架构,数字化架构相关背景的内容。
这是我自己的学习体系分享。在完整学习体系的构建下,对每项基础知识的搭建,能够对庞大的企业管理系统有清晰的认识。在知识沉淀后去写作,输出一些创新的观点,也是读博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直播中,张燕飞同学还带来主题为《首席运营官的管理价值链:战略、转型与运营》的干货分享。
她以自己深耕于企业管理领域多年的经验出发,从企业运营管理所面临的转型挑战入手介绍管理的本质,以可视化流程图着重说明运营管理的价值链,并结合管理模型、方法、工具等学术理论阐述了如何去落实到商业实践中。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码或搜索 "JPMMedia"
关注金评媒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