璩静事件,背刺百度
璩静事件,最终以璩静的离职告一段落。
然而,有关这样一个事件所带来的影响,却依然还在持续。
如果一定要找到在这样一个事件当中受到影响最大的一方的话,百度,或许是最不可被忽视的那一个。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们对于璩静的口诛笔伐,更多地并不仅仅只是对于她本人,而是更多地对她背后所服务的公司——百度。
无论是对于百度公关all in短视频的质疑,还是百度对于以往某些危机的处理方式的非议,无一不是这样一种现象的直接体现。
纵然百度进行了一系列的危机公关,纵然百度试图以对于优秀员工的奖励来撇清与璩静的关系,但是,这一事件对于百度的影响,却是真实地发生了。
百度港股当天下跌2.17%,市值蒸发超60亿港元。虽然无法证明这一事件与璩静事件有关,但是,这或许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市场对于这一事件的真实反映。
当璩静事件告一段落的大背景下,我们再去复盘整个事件,以及这样一个事件背后为我们投射出来的讯息,或许可以让我们有一个更加真实且全面的认识。
璩静事件,背刺百度。
从表面上看,它折射出来的是,一场公关一号位所引发的公关危机,实际上,它更多地为我们传递出来的是,整个行业正在发生着的深刻变化。
一
事情的导火索,其实是从璩静作为百度的公关一号位,要求全员all in 短视频开始的。
据悉,璩静上月要求公关部全体成员进行个人短视频策划与制作,且内容要与百度相关。
这项要求将与年度考核直接挂钩,如果不做就「换个地方待」。
不得不说,璩静的这样一个发心是好的。
单单从流量的角度来看,现在整个流量的重心,的确已经从图文为代表的传统传播方式转移到了以短视频、直播为代表的新型传播方式上面来。
无论是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的崛起,还是以腾讯、百度为代表的传统巨头们对于短视频的布局,以及视频号带领微信打一个翻身仗,无一不是这样一种现象的直接体现。
如果说,新的短视频平台的崛起以及老牌的互联网玩家们对于短视频的布局,让我们看到了短视频背后所携带的流量重心开始转移的大趋势的话,那么,以俞敏洪、张朝阳、雷军和周鸿祎为代表的商界大佬们投身到直播、短视频行业里,并且用一己之力带来公司品牌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协同发展,则是让我们看到了短视频本身与商业结合之后的巨大魔力。
正是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加入到短视频的行列里,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将短视频看成是宣传自身品牌,彰显自身品牌价值的一个重要抓手。
事实证明,短视频的确具有传播速度快、流量庞大和共情能力强的特点和优势。
对于任何一家公司来讲,把握了直播、短视频,等于是把握了新的行业背景下的品牌传播新方向。
然而,同俞敏洪、张朝阳、周鸿祎和雷军为代表的商家大佬对于流量的接盘能力和把控能力相比,璩静显然稍显逊色。
因此,当璩静无法良好地把握流量的动向,特别是无法找到其与百度自身的品牌的结合点的时候,所谓的短视频,非但无法正向促进百度的品牌价值,甚至还会对百度的品牌带来消极影响。
因此,璩静事件,仅仅只是因为看到了流量本身,而并未真正找到流量与百度本身的品牌价值的结合点,最终成为了流量的炮灰。
说到底,短视频以及短视频背后的流量,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玩得转的,只有真正找到拥抱短视频的正确的方式和方法,才能真正把握短视频时代的流量红利。
二
从璩静发布的一系列的视频来看,她更多将自己定位成为一个高冷、霸道的女总裁。
不得不说,这样一种定位,的确是可以引发一定的话题效应,特别是让人感觉到一种满满的狼性文化的。
然而,这样一种定位的背后,其实是与时下较为流行的深度关怀、佛系等字眼相违背的。
如果璩静仅仅只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没有和百度公司联系在一起的话,那么,她的这些言论,或许并不会引发太多的遐想。
然而,当璩静与百度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人们透过她的言论,更多地感受到的是,百度这家公司不近人情,没有温情。
对于百度来讲,这无疑是一种背刺。
对于一直都在试图扭转自身的对外形象,特别是对于一直都想要重塑百度在行业内,乃至整个社会形象的百度来讲,更是一种相当消极的影响。
这个时候,透过璩静,人们更多地看到的,并不是璩静这个人,而是更多地看到的是璩静背后的公司——百度。
从这个角度来讲,璩静没有正确地找到个人定位与公司定位之间的结合点,而仅仅只是一味地将自身定义为一个高冷霸道女总裁,才是导致这一系列的危机的根本原因。
试想一下,如果璩静能够将自身定位与百度在技术创新上的探索相结合,如果璩静能够将自身的定位与百度在公益上的实践相结合,或许,对百度的品牌是一个正向的驱动。
当璩静将自身定位成为一个高冷霸道的女总裁从时候,或许从一开始,就已经走在了错误的道路上。
她仅仅只是看到了流量本身,而忽略了流量是一把双刃剑,更加没有看到对于百度的消极影响。
三
事实上,现在的百度,其实正在开启一场全新的改变。
从本质上来看,百度更多地想要把自身定义成为一个AI时代的探路者和创新者,以通过这样一种定位来确立其在AI时代的市场地位。
无论是从李彦宏的演讲,还是从百度对于AI的布局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一点。
至少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当下的AI,其实更多地是TO B的。
说到底,百度还是更多要从AI的工具去改造B端,以通过对于B端的改造来为C端来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C端用户的新需求。
然而,现在的短视频,更多地是TO C,它更多地面向的是消费者。
很显然,璩静选择以短视频的方式来传递百度的品牌价值,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并不一定能够让百度的产品和服务能够被更多的B端用户所理解和接受。
当璩静以C端思维来做品牌传播,与百度自身对于技术创新的定位相违背的时候,这样的品牌传播,其实是没有任何益处的。
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璩静事件,对于百度来讲,同样是一种背刺。
四
越来越多的事件开始表明,仅仅只是用以往的管理方式开始无法起到真正有用的作用和效果。现在的企业,早已过了仅仅只是以996的福报,冷冰冰的职场规则为主导的发展阶段,真正进入到了温情、自由为代表的新管理阶段。
同璩静事件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值得我们去关注。
第一个事件是,小米晋升了两位女性新高管,这两位高管都是从小米创业时就开始和公司共同成长的;
第二个事件是,携程推出「混合办公」两周年。经过两周年的实践之后,携程计划将「混合办公」进行升级,以给予员工更多的自由度和选择权。
可以说,现在的企业管理,早已不再是以往那种冷冰冰的雇佣关系,而是更多地讲人情,更多地懂关怀,更多地讲究共成长。
如果在这样一个阶段,作为百度的副总裁,璩静将自身定位成为这样一种角色的话,很显然是与当下的主流和趋势相违背的。
对于公众来讲,人们更多地联想到的是,百度内部的企业文化、管理方式。
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璩静事件,对于百度来讲,同样是一种背刺。
这非但无法与李彦宏温文尔雅的对外形象相契合,而且还与整个互联网行业真正发生着的新型管理方式的变革相违背。
因此,璩静的翻车,同样是一种必然。
结语
璩静事件,最终以璩静的离职告一段落。
然而,如果要复盘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的话,不难看出,这样一场事件当中影响最大的是百度公司,对于百度来讲,这其实是一次背刺。
对于正在处于转型期的百度来讲,特别是对于正处于临界点的百度来讲,百度其实是不需要这样一种事件的发生的。
当璩静作为百度的公关一号位所引发了一场公关危机,不仅无助于百度在AI创新上的努力,而且还将会引发外界对于百度更多的负面评论。
这对于百度来讲,其实是一种伤害。
这种伤害,并不仅仅只是体现在百度的股价,更多地还体现在李彦宏都在卖力推介的百度自身正在进行着的AI业务上。
—完—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行业观察家,知名KOL,数字经济学者。
扫码或搜索 "JPMMedia"
关注金评媒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