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香港身份,7种来港方式,你最适合哪种?
自2022年«施政报告»推出后,港府一直大力推行「抢企业,抢人才」政策,并对之前的来港方式进行优化,究竟现时来港方式有几多种?到底哪种最适合你,保得信告诉你!
1.「香港高才通」
当前,移居香港如火如荼。港府2022年10月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以下简称:「高才通」)抢人才,截至6月公开数据,共批出约4.9万张签证,数目超出每年3.5万人的目标,港府特首李家超更称年底有望翻倍,即批出约10万宗申请。
「高才通」由于条件认定明确、出签速度快、申请人数多,获批数据更是成为了移居香港的风向标——香港是具备足够吸引力的!
除了「高才通」计划,香港入境计划还有哪些?各项计划有多少人获批,获批数据又会告诉我们哪些信息?保得信移民专家为您解析。
连「高才通」计划,如今香港共有7种入境计划。
1、「高才通」
2、「优秀人才入境计划」(以下简称:「优才」)
3、「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以下简称:「IANG」)
4、「输入内地人才计划」
5、「一般就业政策」
6、「输入中国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计划」
7、「科技人才入境计划」
不算「高才通」,其它六项计划2022年获批人士共计38615名,同时,依2023年一季度的数据,获批人士共计16789名。也就是说2023年仅一季度的获批人数就已经达到去年全年获批人士的43.48%,如图:
「一般就业政策」、「输入内地人才计划」、「IANG」是2022年以前香港进入许可政策的三项主流政策,2022年获批人数分别为13495位、11768位、10391位,分别占比为34.95%、30.48%、26.91%,合计占比92.33%。
「优才」、「输入中国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计划」、「科技人才入境计划」只占全部入境数字的小部分,尤其是当前较为火热的「优才」,去年仅2845名获批(当时年度限额4000名),占总入境数字的7.37%。
可以说,在未推出「高才通」之前,「一般就业政策」、「输入内地人才计划」、「IANG」是香港人才引进计划的主流,但今年随着「高才通」计划的推出,仅半年时间就批出4.9万张签证、以及「优才」取消年度限额, 2023年「高才通」或「优才」或将成为更多人入境香港所选择的方式。
七种入境方式,每项入境方式针对人群不同,各有优劣,建议在保得信移民专家的指导规划下选择最适合自身的入境方案,以免舍近求远、劳而无功,造成时间、金钱的浪费。
2、「优才」
「优才」的全称为「优秀人才入境计划」,旨在吸引高技朮人才或优才来港定居,藉以提升香港的竞争力。获批准的申请人无须在来港定居前先获得本地雇主聘任。
所有申请人均必须首先符合基本资格的要求,即年满18岁、一定的财政要求、良好中文或英文的书写及口语能力、以及具备由认可大学或高等教育院校颁授的大学学位,才可根据计划所设两套计分制度的其中一套获取分数,与其他申请人竞争。两套计分制度分别是「综合计分制」和「成就计分制」。
「优才」于2022年10月份取消配额,由原来年度限额4000名调整成不限额,并增加了多项加分项,让优才项目成为一项较多人符合申请资格的入境计划,因此,今年香港「优才」计划格外火热。
但这项计划也有它的软肋所在,即达到申请资格并不等于「优才」获批。在「优才」的两套计分制度中,大多数申请者釆用「综合计分制」,达到80分即可获得申请资格,这不算一项很高的门槛,而最终是否获批,需要由入境处officer结合优才总得分、行业优势、赴港计划书等多项材料进行综合审定,最终做出是否通过「优才」入境的决定,结合历年「优才」获批数据,我们大致能估算出「优才」最终获批率,如图:
自2008年到2021年,「优才」计划平均获批率只有24.57%,2009年获批率最高,达到了45.76%,2015年获批率最低,仅11.37%。若申请人通过「综合计分制」总得分仅是擦线分数(80分为最低要求)、加上未能从申请材料方面获得专业指导,很有可能成为该计划的陪跑者。
何谓优才?学历高?工作经验丰富?「优才」的这些获批数据或会告诉你一部分的答案。
2016年-2022年,「优才」获批人士中硕士学位/2个或以上学士学位的人士占半数以上,达到了54.7%,博士学位/2个或以上硕士学位获批占比29.92%,而学士学位或同等学历获批仅占11.79%。
我们都知道,学历越高人数相对越少,那么相对较低学历的学士学位或同等学历的申请者数量若是越多的话,也只能说明陪跑者越多罢了。
另外,「优才」获批人士的所属行业,也在告诉我们关于「优才」获批者的倾向性。从下表中,我们可以看到「金融及会计服务」、以及「资讯科技及电讯」行业获批占比较多,分别达到了27.32%、24.47%,仅就这两个行业就占据了「优才」获批行业的半壁江山。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它行业获批率就相对较低,因为每个行业申请人数的基数不同。但我们至少可以判断出「金融及会计服务」、以及「资讯科技及电讯」是香港人才较为紧缺的行业。
基于以上数字,我们得知「优才」的大致获批率及获批倾向性,那么如何准确计分、提升获批率呢?请与保得信移民专家联系。
相对「优才」择优录取的入境方式,通过「IANG」方式获得香港身份,这个方法在某些前提下,成功率会更高。
3.「IANG」
「IANG」来源该项政策的英文全称简写,即Immigration Arrangements for Non-local Graduates,简称为IANG。在香港或者香港与内地合办大学【目前仅有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珠海)、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和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三所学校)】修读全日制经本地评审课程而获得学士学位或更高资历的非本地学生,可根据该计划申请留港╱回港工作,从而获得香港身份,这个计划就叫「IANG」,「IANG」并无配额限制,亦不限行业。
申请「IANG」签证,分为两种情况——
(1)在毕业日期(即毕业证书所载日期)起计的六个月内向香港入境事务处递交在港就业申请,申请者无须在提出申请时已觅得工作。
(2)在毕业日期起计的六个月后递交回港就业申请,申请者须在提出申请时先获得聘用。
也就是说,要想获得「IANG」的申请资格,首先要获得香港或者香港与内地合办大学入学录取通知书,须为全日制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副学士除外),并在规定时间内获得毕业证书,即可向香港入境处提出申请。
保得信移民专家同时提供留学咨询服务,帮助申请者获得心仪学校录取通知书。前提条件是申请者须具备留学所需的基本资历,例如:合资格的高考/本科成绩及英语成绩(雅思/托福)和相应学位资历要求,保得信移民专家结合大学入学条件,并综合考虑申请者心仪的专业和学校,提供专业指导意见,为申请者出具一站式规划服务(含协助入学申请、「IANG」签证申请、就业指导等)。
「IANG」作为一项港府吸引人才的手段,是人口引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据入境事务处发布的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2022年,入境处总共发出了64,373张「IANG」签证,平均每年有9,196名非本地学生获得「IANG」签证。疫情期间,非本地毕业生留港人数有所下降,2020年、2021年选择留港/回港的非本地毕业生分别只有7,154人、7,259人,下降了大约三成。但在2022年,这一数据便恢复了原有水平,达到了10,391人。
「IANG」签证的主要申请人来自中国内地,这是毋庸置疑的。2016年-2022年期间,香港入境处签发给中国内地毕业生的签证量占「IANG」总签证量的88.83%。获批「IANG」签证学历为硕士的申请人数最多,占比67.43%,其次是学士、博士,分别占比19.3%、12.93%。
4.「专才」
「香港专才计划条件」,简称「专才」,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为了吸引具有资历认可的中国大陆优秀人才和专业人才赴港工作,以提高香港竞争力的一项计划。
按照入境事务处的解释,「专才」须具备香港特区所需而又缺乏的特别技能、知识或经验,且必须能为本地企业的日常运作及有关的行业作出贡献,以促进香港特区的经济发展。
该计划于2003年7月已经推出,是在港府1999年12月实行的「输入优秀人才计划」和2001年6月实行的「输入内地专业人才计划」的基础上衍生而来,该计划现不限行业和配额上限。
虽然「专才」不限名额、不限行业,但「专才」计划有两个条件,这让通过「专才」方式来港成为一件不太容易办到的事。
首先,「专才」申请必须由雇主提出,而雇主必须为香港本地注册的合资格的公司。
其次,通过专才来港,中途不可以转换工作,若需要转换工作需再次经由入境事务处审核批准。如果以「专才」方式入职的是一家大型企业,也许稳定工作7年问题不大,但如果入职的是一家小型企业,有时不可避免会有被辞退或公司倒闭的风险,如此一来,申请者的「专才」签证就会就此断掉。即便再次通过「专才」方式来港,申请永居的7年时间也将重新计算,这对有意申请香港永久居民的专才,具有较大的限制性。
尽管如此,「专才」在2016-2019年皆有超过万人获批,获批率更是高达84.77%。因疫情原因导致近几年专才获批量有明显下降,即2020年仅有6995人获批,同比下降了49.77%,但随即到了2021年、2022年,「专才」获批量又再度回升,分别获批人数为9065位、11768位(具体数据参考下表)
有关申请「专才」转换工作、什么公司可以聘请专才等一系列问题,保得信移民专家为您提供专业意见。
同时,「高才」、「优才」、「专才」、「IANG」也是内地人常选择的入境计划,想要知道最适合哪种方式?欢迎咨询保得信移民专家。
5.「一般就业政策」
「一般.就业政策」与「输入内地人才计划」政策内容基本相同。即申请人都是以雇佣工作身份在港逗留,只可从事入境事务处处长所批准的工作。如要转换工作,必须事先得到入境处处长的批准。唯一不同的是「输入内地人才计划」即专才,针对的是中国内地居民,而「一般就业政策」针对的是外国人(除阿富汗、古巴、老挝、朝鲜、尼泊尔及越南的国民)。
「一般就业政策」是所有来港政策中输入人口最多的一种。2016年-2022年间,通过这项政策来港的人数达到20万之多。2016年-2019年,平均大约有4万外国人来港,2020年-2022年,平均也有约1.4万人来港。
这些来港的外国人,一般都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呢?据入境事务处的官方数据显示,一般就业政策的来港人士,主要从事于学朮研究及教育、艺朮/文化、商业及贸易、工程及建造、金融服务、资讯科技、法律服务、康乐及体育等方面职业。
6.「输入中国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计划」& 7.「科技人才入境计划」
最后,还有两项非主流的入境方式,即「输入中国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计划」和「科技人才入境计划」。
「输入中国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计划」即港府为了吸引已移居海外的中国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的第二代回港(申请人年龄介乎18至40岁),以缓解香港人口老化及劳动力下降,支持香港的经济发展的一项入境计划。计划于2015年 5月实施,计划不限行业、不限配额、首次入境时无须先获得聘用。
「科技人才入境计划」是于2018年6月才开始实施,该计划表达了港府实现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愿景。申请人须从事以下行业:先进通讯技朮、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网络安全、数据分析、数码娱乐、金融科技、绿色科技、集成电路设计、物联网、材料科学、微电子、量子技朮或机械人技朮范畴的研发工作,且须持有具特别认受性的大学所颁授的科学、科技、工程或数学(下称STEM)学科学位,所颁授学位的大学须为世界大学排名榜最新公布与STEM相关的排行榜上首100间大学。世界大学排名榜即入境事务处规定的「QS」、「上海排名」、「伦惇时报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榜」、「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世界大学排名」四个榜单。
「科技人才入境计划」区别于其它入境政策最重要的一项即是:申请人受聘用的公司须获得创新科技署批出有效配额。
可以说,「科技人才入境计划」是一项标准极其高的入境政策。
作为非主流的入境方式,「输入中国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计划」和「科技人才入境计划」引入的人口数字都极其有限,「输入中国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计划」2016年-2022年期间,总共才引进465人,平均每年不超过百位。「科技人才入境计划」自2018年到2022年,总共也就引入335人。
看完上文及本文共7种来港方式后,你可能觉得有一种以上的计划是适合你的,到底哪个计划才是最好呢,欢迎咨询保得信移民专家,资深的移民团队会为你提供精辟意见。
保得信移民专家是香港首屈一指的移民公司,成立至今已有十二年之久,见证了香港各项人才政策的变迁,处理的案件更是不计其数,被业内人士称作翻案专家、擅长各种移民疑难杂症。保得信在香港移民的丰富经验受到了业界高度认可,是香港移民公司中拥有资深文案专家最多的公司,同时拥有三位前入境处高级主任加盟其中,为您的香港身份保驾护航。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码或搜索 "JPMMedia"
关注金评媒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