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王皓宇:“面对疫情,中医功不可没

国家卫建委统计,截至今年6月8日,我国内地累计报告确诊病例91316例。而在这九万多人次确诊病例中,中医药的治疗使用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隔离点在中医药使用率上达到95%以上,可见中医在此抗击新冠疫情中意义重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通过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将“中国方案”应用于抗击疫情中。并指出“中医要有自己的阵地,并在阵地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同人(笔名)王皓宇老师也提到了中医的作用,他说就像张伯礼院士所说的,中医药治疗新冠复阳少,“这次新冠出现了‘长阳’、‘复阳’、‘二次感染’等症状。病情比非典复杂多了。但用中医药治疗复阳少,因为中医从湿症来入手。”



湿症就是中医所说的“湿毒疫”,王皓宇老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医药学的研究,力求将中国中医药学经典以现代科学和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呈现给大众,使之成为大众所能接受的生活常识,提出“将中医打造成为一种生活技能”的口号和奋斗目标。

了解中西医的差别,认识两者的不同,不盲目崇拜才能真正做到“中西医结合”。王皓宇老师用自己的研究心得从不同角度解读中西医差别。

1. “现代医疗体系所呈现的工业化、商业化体系,有时对病人是一种伤害。

随着科技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慢性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并且“疾病年轻化”也成为当代社会的一大问题。

王皓宇老师指出:“现代医疗体系呈现工业化、流程化,很多病人尤其是慢性疾病到医院以后做很多检查,开很多药,往往却疗效甚微。”普通患者到医院以后往往面临排队长、做检查多、问诊短、拿药多而最后却依然解决不了疾病的困扰。“而有时医疗工业化会带来医患损耗,过度用药和手术甚至会给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中医强调人体是一个整体。例如外界寒冷的空气引发感冒会导致人体皮肤运行的气血内收、毛孔收缩变小,而人体的“余热”85%以上是通过皮肤毛孔的正常开合释放到环境中的。风寒感冒造成毛孔收缩变小会导致身体积蓄内热而发烧。按照“热升冷降”的自然原理,内热上浮到头顶就会造成头部胀痛。内热在身体积蓄造成身体“升压”还会引发恶心、呕吐等。用现代西医精细化的分科方式和化学角度显然难以解释上述病理。头痛应该照CT, 恶心应该去照胃镜。

2.“正确理解中西医的差别是当代人应该知道的生活常识。”

由于西医已然成为主流医学,人们对医院的期望值往往很高,但是医院的手段往往是有限的。而且绝大部分疾病的成因是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的。西医通过化学手段看到的检测数据往往都是疾病的结果,而不是起因。因为没有对疾病的起因有充分的认知,所以像失眠、焦虑、疼痛、手脚冰凉、痛经等慢性疾病,基本上没有有效的干预手段。而中医以自然规律入手,以人类遵从自然规律为依据,以天然的树皮草根(食物)为治疗手段,显然有更大的优越性。


王皓宇老师为我们讲述了在中西医治疗和研究上的区别。

中西医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因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会不同。以中医治疗新冠肺炎为例:如同房间发了霉,西医的化学方式是研究霉菌的特征并开发相应化学药品,而中医的观点则是改善通风和干燥,让霉菌没有生存的环境。

就像张伯礼院士所说“中医要有我们的阵地”,中医有着数千年历史,是中华文明智慧的结晶。王皓宇老师从理论高度上区分中西医特点,使得中医不再成为晦涩难懂的玄学,变成了现代人完全可以接受的科学。


当代人类健康和现代医学发展面对此次疫情的严峻挑战,引发了人们对于中医药在当代地位和作用的重新认识和深入审视。中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积累。“其优势在于具有整体论的生命科学理论、辨证论治的治疗方法和以‘治本’为指导的综合调理养生保健理论。”王皓宇老师指出。中医药学的这些特点,使得它在当代生命科学前沿探索、应对当代面临的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等复杂疾病的健康挑战时,将可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勃勃生机——中医发展历久弥新!


企业信息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扫码或搜索 "JPMMedia"
    关注金评媒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金融媒体 | www.jpm.cn 关于金评媒 加入我们 订阅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