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再度提醒“保本无高息”!如何理解,怎么防范?

作者: 裕道人   

一年一度的金融知识普及月到了。

和往年相比,今年的规格明显高出了很多。此次的宣传活动,由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和网信办等四家机构共同举办了“金融知识普及月,金融知识进万家,争做理性投资者,争做金融好网民”的互动,践行金融系统重要思想的举措,也是持续推动金融消费者教育和保护的有效途径。



在此次答记者问中,相关部门再次强调:“没有高回报低风险的金融产品,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而保本高收益就意味着金融诈骗”

虽然上述观点是老生常态,但是金融知识普及和投资者教育却是需要年年讲的东西。尤其是在当下一个时间节点,投资者教育更是需要持续推进。

人都是健忘的,但是对于投资踩过雷的人而言,恐怕是终身相伴。

一.活动预期成效

据了解,此次金融宣教活动预期达成以下目的

一是提升城乡居民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

二是强化法治意识和契约精神

三是引导消费者树立理性投资、价值投资观念。

经济发展起来之后,老百姓的财富管理的需求越来越高。以2013年余额宝横空出世为界,居民的理财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但是另一方面,随着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之间的不断博弈,带来的是金融产品的复杂化和多样化,越多越多的新模式、新名词和新产品推出市面。



但是投资者却看不懂,什么P2P、什么比特币。什么明股实债、什么层层嵌套。这些在业内再熟悉不过的名词,在投资者的眼中却如天书一般。而且很无奈的是,投资者知晓这些名词都是在暴雷遭受之后才了解的。

不得不说,这样的认知成本实在太高了。所以可以看到金融宣传教育的必要性,提高城乡居民金融知识水平和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这是一件好事情。

作为主管部门责无旁贷,说一千道一万。其实本质就是没有高回报、低风险的金融产品,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金融消费者应清楚“保本高收益”就是金融诈骗。

牢记上面的原则,就不会出太大的差错。此外树立分散投资和价值投资的理念,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适度分散风险。

在实践中,承诺保证本金的金融产品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记住主席的话,这是被实践反复证明过了的。




法律意识也要补齐:财产安全权、依法求偿权,还有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信息安全权等是投资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千万不要以为不重要,还有就是在购买金融产品的时候,应认真阅读合同,了解权利义务,审慎对待合同签署、风险测评和确认环节,不能闭眼签。而且理财和一般产品不一样,拼多多的模式隐患非常巨大。

二、存款教育,是今年的重点

今年的口号:辛苦钱银行放,居民存款有保障

存款被放到一个突出的位置,一方面是由于近年来银行业的一些风险事件,使得很多人对于银行存款的安全性产生了一定的疑问;另外一方面也是投资者教育的衍生。随着《资管新规》在明年的落地,理财净值化的转型,今后保本保息的产品,能够写进合同里的除了存款外,估计也就是某些类型的保险了。

智能存款、大额存单包括结构性存款,公众已经有了相对熟悉的认知。但是对于存款保险本身,其实还缺乏足够了解。很多人现实中,对于存款保险还有不小的误区。



存款保险制度以立法形式为存款人的存款安全提供明确的法律保障。世界范围内,已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在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许多经济体的存款保险制度不仅维护了公众信心和金融稳定,而且有效保障了存款人的合法权益。

国内的存款保险制度施行5年多来,各方反应积极正面,没有出现市场预期的“存款搬家”的情况。由于不同类型银行的差异化定价,中小银行存款和资产市场份额有所上升。即使为人所熟知的几家高风险机构,最后对于个人储户都百分百保障了他们的存款。去年甚至成立了存款保险公司,旨在进一步促进银行机构的稳健经营和保护存款人的利益。



银行业经营秩序正常,存款格局保持稳定。另外,从对高风险机构的处置实践看,个人居民储蓄存款都得到了充分保障。存款保险制度有力地促进了银行机构稳健经营,给予了存款人更及时、全面的保护。

储户怕啥?怕的就是道听途说的谣言。尤其是边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当地居民因为金融知识的匮乏,很容易受到煽动或者盲从某些不法分子的说教。集中去当地金融机构挤兑和提款,甚至不惜牺牲多年的利息。

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利息没赚到,本金也被坑骗或者被不法机构卷跑了,而金融机构因为储户的集中挤兑和提款,往往会陷入到相当被动的境地。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甚至可能会造成局部的金融风险,严重影响当地的生态和当地的社会稳定。



所在这些地区,金融知识的普及力度就需要加强。讲政策、编故事、给解释,让储户明白存款有保障的道理。同时不信谣,不传谣,相信官方渠道的信息而不是盲从不法分子的宣传,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四个选择,保证个人合法权益

关于如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四部门给出的建议是四个“正规”

一是消费者要选择正规持牌机构

选择机构的时候,持牌是最重要的。投资者要注意查验相关机构是否具备经营资质,一般的正规机构,都会在比较醒目的地方放置自己的营业执照或者业务许可证,这一定尤其见于银行。

二选择正规销售渠道

在正规营业场所接受金融服务,这是需要强调的。因为在这些网点,往往会有金融机构设置的各类监控措施。从消费者进入厅堂的那一刻起,就处在监视的范围中。虽然听上去不自在,但是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最大保障双方的利益。

无论是线上或者线下渠道购买金融产品,该录音录像的要录音录像。不懂得一定要向理财经理询问。简单的产品可能通过APP在家操作就好,但是对于复杂产品如信托、券商资管、基金专户等,一定要线下录音录像才可以完成销售。

投资者千万不要想麻烦,这是保护自己的利益。



三是选择正规从业人员

一句话,要确保给你提供金融服务和产品的人,是正规的从业人员。

保证这一点不难,一般银行或者证券公司的理财经理,都会在显著位置张贴理财人员公示。取得行内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还会摆放于展业的柜面或者显著位置。面对面的交流,能够较大程度确保从业人员的正规性。

但是对于网络和电信诈骗来看,就需要提高警惕了。现如今信息泄露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对于不明的电话、链接、邮件推销行为保持警惕。不随意提供个人信息、金融账户信息,不轻易点击不明链接,不向不明第三方转账汇款。

这些都是常识性的东西,实在碰到搞不定的局面,直接去网点。

四是通过正规投诉渠道反映问题

金融永远和风险相伴随,就算做到上述三点,还是会因为各种原因会使自身权益受到侵害。遇到这种问题之后,首先通过金融机构反应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的,在寻求上级或者监管部门。

最后是对簿公堂,流程最好不要出错。投资者依法合理维护自身权益,才是监管鼓励和明文规定的。需要注意防范“代理投诉”“代理退保”行为造成的二次侵权,银保监会曾发布《关于防范“代理退保”有关风险的提示》,向消费者提示过代理退保行为可能隐藏的诈骗、个人信息泄露等风险。

四.那些有待完善的

显然,上述四点并不能说明全部。

投资理财,最怕选错机构。国内的财富理财,主要是以银行、券商、保险、信托等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外加大量的三方财富和私募公司,这些共同构成了理财市场。

对于投资者而言,首选持牌金融机构。由于三方财富现在处于洗牌阶段,所以会出现很多机构消失甚至暴雷的情况。首选持牌机构,至少监管严格,而且实力雄厚。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今年多少信托机构的暴雷;给多少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损失,还不要说那些私募了。持牌机构是基础,但不是你资金安全的保障;正规机构把自己玩坏了,也顺带把投资者坑了。



至于自己的理财经理,信任的同事也要有所保留。毕竟理财经理是销售岗位,背负业绩指标的时候很难做到完全的客观分析;和理财经理交往的时候,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尤其是进行购买行为和输入密码等关键信息的时候,更是要注意观察。现实中理财经理通过观察推测密码的,不在少数。

从理财经理手里买的产品,一定要在APP上能够查到,查不到的也要确保是本行的产品。飞单的问题很多人都了解,就是出于信任买了非本机构发行的产品。不出问题还好,除了问题基本就是本金不归。而APP上的产品都经过审核,毕竟面向的是全国用户,银行不会傻到断自己的财路。

至于产品出问题之后,如何保证自身的合法权益。上述三步骤,仅仅只是理论上的。问题是没有问题,但理想丰满,现实如此骨感。多的就不展开了。。。。。



总之一句话,理财要慎重。考虑好方方面面,才不至于人财两失。


裕道人
本名王景裕,全网裕道人。专注于信托资管、目前在银行从事理财经理的岗位;从事自媒体写作一年有余,多次获得今日头条青云计划奖,公众号被专业财经媒体转载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扫码或搜索 "JPMMedia"
    关注金评媒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金融媒体 | www.jpm.cn 关于金评媒 加入我们 订阅 官方微博